京畿红迹 丨(二十三)道路曲折 铁龙驰骋

来源:《北京晚报》  发布时间:2021-06-23

        编者按

  走出前门地铁站,向东望去,一座灰白色的近代建筑映入眼帘,这就是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馆。圆拱形屋檐下镌刻着此处的原名——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

  进入博物馆大门,大厅拱顶上中国铁路的红色标志犹如闪亮的太阳。光芒下是一座浮雕,一列火车从近代开到现代,从蒸汽机车变身为内燃机车、高速电车。

  一部铁路发展史,正好是中华民族由弱到强的崛起历程。同样,军事博物馆内,从镇远舰到航空母舰,见证了中华民族军事力量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航空博物馆珍藏的功勋战机以及长征火箭残骸上,仿佛看到了中华儿女奔向太空的雄姿……

  本期京畿红迹探访的,就是这些展现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历程的标志性博物馆。

图97: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馆;图98: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图99:中国航空博物馆。


  红迹 97丨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馆——日行千里 造福万民

  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馆,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从原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平移改建的。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建成于1906年,一些老照片展示了当时车站的场景,冒着蒸汽的机车忙碌着进进出出,它见证了中国铁路从蹒跚起步到昂首阔步向前。

  正阳门馆内有很多具有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展品,包括“中国火箭”蒸汽机车的复制品。这是1881年修建的唐胥铁路使用的蒸汽机车,机车两侧各镌刻着一条金龙,也称“龙号机车”。时速只有32公里,在当时已是震惊大地的巨龙。

  火车在中国古老的大地上飞驰,是一代代革命家的理想。展厅中有中国革命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墨迹“铁道”二字,蕴含着他发展铁道、建设国家的宏图大志。当年,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立刻颁布了命令,指出“富强之策,全藉铁路交通,拯宜从速兴筑”。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接受筹办“全国铁路全权”的铁路督办职务。中华民国铁道协会成立时,孙中山亲任会长,并在铁道协会演讲时表示“今日之世界,非铁道无以立国”。1918年他在《实业计划》中提出了在中国新建10万英里(约16万余公里)铁路的设想。可惜,终其一生,铁道立国的梦想只是留在计划中。

  中国铁路也见证了中国铁路工人运动的兴起。中国铁路工人队伍随着中国铁路的出现、发展而产生、壮大。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很快就组织了陇海铁路、安源路矿等工人运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1923年2月7日爆发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总工会在罢工决议中表明,罢工是“为争自由作战,争人权作战”。“二七”大罢工是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的最高峰,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正阳门馆内摆着一块“劳工神圣”的匾牌,还留下了京汉铁路长辛店工人俱乐部的徽章、平汉铁路纪念怀表、京汉铁路工会印章等复制品,记录了光辉的历史。一些珍贵的照片留下了早期共产党员大无畏的身影,包括在“二七”大罢工中被反动军阀杀害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京汉铁路总工会江岸分会委员长林祥谦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武汉工团联合会法律顾问施洋。1933年,周恩来在纪念“二七”斗争十周年时撰写《今年的“二七”纪念与中国工人阶级的中心任务》,指出“二七”烈士的英勇斗争是“中国大革命前的启蒙运动”。

  “七七事变”后,中国大部分铁路被日寇占领,就在距离正阳门不远的王府井,日寇设华北交通株式会社。为了达到侵略全中国的目的,日寇改建、拆除和赶筑了一些铁路。展厅中的一些历史照片记录了日寇的罪恶,被炸毁的广九铁路列车、拆毁长城赶筑的锦古铁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铁路工人支持民族抗日,例如京汉铁路工人破坏大队破坏日本侵略军的铁路运输线。中国铁路工人和全国人民一起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中国工人运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解放战争时期,铁路逐渐回到人民的手里。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铁路克服重重困难,发展面貌焕然一新,为推动中国工业体系的建立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中国铁路有计划地展开了大规模的新线建设。

  1959年北京火车站建成,9月15日,北京站首趟旅客列车开行。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馆如今还摆放着北京站的古老大钟,指针永远指向八点整,但是,中国大地上铁路建设的时间表依然不断滴答。

  博物馆里还珍藏着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列车模型。1946年哈尔滨机车段开展了修复旧机车活动,10月30日,经过27个昼夜抢修的机车,经中共中央东北局批准,命名为“毛泽东号”。1946年11月30日又修复成功另一辆机车,命名为“朱德号”。1978年1月1日,上海机务段的“东风0058号”内燃机车命名为周恩来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铁路网规模不断扩大,高速铁路整体技术水平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日行千里,造福万民。中国铁路的明天会更好。

     补白丨英雄的杨连第

  新中国成立之后,铁路建设中涌现了很多英雄人物。杨连第于1949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在修复陇海铁路8号高桥时,杨连第勇敢地攀上40多米高的桥墩,提前完成修桥任务,荣获“登高英雄”的光荣称号。

  1950年10月,杨连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铁道兵团第1师第1团第1连任副连长。1952年5月15日,杨连第在清川江大桥指挥连队架桥时,被敌机投下的定时炸弹弹片击中头部,光荣牺牲,时年33岁。为纪念杨连第,铁道部命名陇海铁路8号桥为“杨连第桥”,并建立纪念碑。杨连第只是无数英雄中的一员。在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铁道工程总队、铁路志愿军援朝大队陆续入朝,执行铁路保障任务,用鲜血和生命铸造了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红迹 98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镇国重器 护民安宁

 

军事博物馆展厅内的轰-6轰炸机与东风导弹

  从天安门沿着长安街向西六七公里,路北有一座大楼,楼前广场陈列着舰船、古炮和雕塑,这就是“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军博于1958年10月兴建,1959年7月建成,1960年8月1日正式开放,是向国庆10周年献礼的首都十大建筑之一。当年,军博从破土动工到竣工建成只用了短短9个月的时间,堪称神速。1962年夏,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馆名。

  因筹备展览等原因,记者到达军博时的6月初,三层、四层并没有开放,中国历代军事陈列和红色记忆——馆藏革命军事艺术作品陈列等展览也没有开放,不过二层东、西各3个展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陈列”,共6个展厅用宏大的篇幅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的历史,从1200余张照片图表、2400余件文物、43件艺术品、94幅图表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建党百年来从马镫、大刀到自主研发的导弹系统,无数共产党员的努力让民族从弱小到强大,从殖民到独立,正是一进展厅的五个字——“人民的胜利”。

  进入展厅的第一件共产党员的原件展品,便是共产党员许德华(即许光达,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将军衔)的黄埔军校毕业证书。在后来中国共产党建设自己的军队时,就有不少军校毕业生。除了许德华的毕业证书,我们还看到了叶挺独立团使用的粤造七九式步枪和1927年工农自卫军团长邱国卿在武汉开展革命斗争时使用的军刀。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对推动全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朱德在南昌起义时使用的德国造驳壳枪、在井冈山使用的望远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持有的党证,以及红军使用的马镫、鄂豫皖红军使用的手榴弹等珍贵的文物都在展品中。1930年夏,红军开展了多次反“围剿”,使革命根据地取得了发展,展品中便有红军在龙岗战斗中缴获的国民党军第18师的收报机,这也是红一方面军的第一部电台。

  每件展品背后都有一个曲折的故事,小到一只怀表,大到一辆坦克。在导弹武器技术装备厅的全空域作战展示区旁,有这样一件小小的眼镜,它是导弹总设计师钟山佩戴了二十年的老花镜,镜腿坏了,用胶条缠住,这是建馆前夕为收集实物,筹建工作人员硬从钟老手中“抢”到展柜里的。负一层重型武器展示区停靠着“英雄的215号坦克”,这辆坦克在抗美援朝中共击毁敌人重型坦克5辆、击伤1辆、击毁化学迫机炮9门,汽车1辆,摧毁地堡26个、坑道和指挥所各1个,出色地完成了七次配合步兵作战的任务。为此,全体成员记集体特等功,这辆坦克也获得“人民英雄坦克”称号。

  在军事博物馆一层大厅一侧,陈列着“镇远号”的大锚。甲午战争黄海一役,清朝海军失利,几至全军覆没。8000吨级主力舰镇远、靖远两舰在威海卫被日寇俘获,日寇为夸示其战绩,侮辱中国海军,将虏获两舰首锚陈列于东京上野公园。抗战胜利后,“镇远号”大锚回归中国,后来陈列于军博。锚长4.15米,重约4吨,静静地躺在一角,提醒着过往的战争岁月和屈辱历史。而在大锚旁边的一层展厅中央,陈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代战机,其中占C位的,便是轰-6轰炸机。

  在博物馆二层展厅中,既有红军使用的简陋武器,也有现今的全域作战导弹体系。百年时光,沧桑巨变,不得不感慨我国武器装备的飞速发展。

  展厅中有幅油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百年沧桑变幻,中国共产党历尽艰难,带领中国人民逐渐由弱变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绩。

  红迹 99丨中国航空博物馆——志在蓝天 勇铸天魂

1992年3月22日,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左)来到位于北京郊区的中国航空博物馆参观“常香玉号”飞机(资料图片) 新华社

  在北京市昌平区大汤山脚下,在青山绿水间,坐落着中国最大的航空博物馆——中国航空博物馆。这里的展品铭刻着中国航空发展史上的壮丽时刻。

  走进航空博物馆,迎面而来的是一架正在紧急上升的单座轻型歼击机(歼-12),这是航空博物馆的馆标。通体洁白的歼击机由乳白色的支柱斜托着,基座的正面镌刻着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志在蓝天”。

  中国航空博物馆广场中央,是一座让人心生敬仰的“天魂”碑,这是从“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泰山采集而来的黑色花岗岩,碑文铭刻着致敬词:“纪念为中华民族航空航天事业献身的先人、同仁和朋友”。

  占地50余公顷的中国航空博物馆有两座宏伟的展厅:露天展厅和洞库展厅。

  露天展厅展示着数十架对新中国具有重要意义的飞机,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乘坐过的飞机;斯大林赠送给中国的图-4重型轰炸机;在“驼峰空运”、建设西藏、边界反击战中屡建战功的C-46大型运输机;参加“两航”起义的康维尔-240、C-47;首次完成环球飞行的国产运12Ⅱ型……

  露天陈列场上的一架银白色伊尔-14飞机,是毛泽东的座机之一。从1957年至1958年,毛泽东23次乘坐这架飞机飞往全国各地。现客舱内恢复了毛主席乘坐时的原状,舱壁上挂着《毛泽东在飞机中工作》的彩色照片。

  露天展区除了飞机及武器展区,还有英雄纪念墙、英雄大道等纪念物。千米英雄大道立有一排英雄群体和英模人物雕塑。纪念墙上刻有人民空军成立以来牺牲的1551名飞行人员和被授予荣誉称号的259名英模的名字。每一阵风过,都似乎在轻抚着刻在石头上的名字,层峦叠嶂的山谷间回荡着英雄的赞歌。

  两万平方米的洞库展厅穿山而过,是利用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凿的储机库改造的。山洞展厅的拱顶上镶嵌盏盏圆灯,犹如点点繁星。这里主要陈列着我国各个时期代表性的飞机,展示了百余年来中国航空的感人故事:初教-5,自行制造的第一架初教机结束了中国不能造飞机的历史;我国完全自行设计的新式歼击机歼-12;曾将周恩来总理的骨灰撒向祖国大地的运-5……

  这里有一架米格-15比斯,它是后来担任空军司令员的王海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作战时,所驾驶的战鹰。米格-15是苏联生产的第一种后掠翼喷气式战斗机,属世界上第一代实用的喷气式战斗机,米格-15比斯是其改进型号。空军战斗英雄王海就驾驭这架编号为“2249”的飞机,击落击伤敌机9架。他所带领的飞行大队也创下了击落击伤敌机29架的赫赫战功。“功臣”飞机机身上闪耀着实心和空心的不同红星,分别代表击落、击伤敌机数量。

  在中国航空博物馆,每一件展品都有一段珍贵的历史故事。例如,综合展厅的列宁号飞机复制品,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架飞机。1930年,红军俘获了1架国民党空军的美制“柯塞”式侦察轻型轰炸机,后命名为列宁号。

  还有一架飞机记录着人民对空军的拥戴,这就是“常香玉号”。机头用红色油漆喷着“常香玉号”字样的米格-15飞机,是当年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捐赠给志愿军空军的战机。1951年8月,常香玉和她的“香玉剧社”全体同仁,从西安出发,辗转5省,历时半年,义演180多场,收入15亿多元(约合现人民币15万元),捐献给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买回这架战斗机用于装备前线。

  中国航空博物馆的飞机承载着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刻,这里也是全世界飞行器的博览会。例如露天展厅收藏有世界飞机精品,如世界上第一种使用涡轮螺旋桨动力装置的英制“子爵”号运输机。

  中国航空博物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是记录人民空军发展建设重大时刻的文物荟萃之地,也是反映人民空军发展壮大和武器装备建设成就的史书。架架战机发出对英雄的赞歌——志在蓝天,勇铸天魂!

     (来源:《北京晚报》2021年6月22日第19版;作者:李峥嵘 陈梦溪;图片:原文配图)

           往期回顾:

   1、京畿红迹 |(二十二)还是老地方 换了主人翁

       2、京畿红迹 丨(二十一)天安门前沧桑巨变

     3、京畿红迹 |(二十)文化战线上的秘密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