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腔京韵:北京话的形成与历史传承

来源:人文之光网  发布时间:2021-10-11

  语言作为人们日常交流的媒介,它的形成与发展是本地区文化传承的载体,同时文化的认同与选择又作用于地区语言的变革。北京话有着巨大的魅力和表现力。

  文字与声音记录下的北京话

  翻阅有关北京地区的文学作品及相关记录,单凭从北京话的书写,便可大致领略到京方言的特征。金克木曾谈到《红楼梦》《儿女英雄传》,满族统治者所推行的北京语的“官话”的文学语言已经不可动摇地要在全国胜过各种方言。

  邓友梅的《“四海居”轶话》中写道,说着“一口嘣响溜脆的北京话”,“一口京片子甜亮脆生”。这“嘣响溜脆”“甜亮脆生”较之其他,可能更可作为北京人身份标识。《四世同堂》写韵梅,“小顺儿的妈的北平话,遇到理直气壮振振有词的时候,是词汇丰富,而语调轻脆,像清夜的小梆子似的。”《正红旗下》写人物福海,也不忘强调他的“说的艺术”,“至于北京话呀,他说的是那么漂亮,以至使人认为他是这种高贵语言的创造者。即使这与历史不大相合,至少他也应该分享‘京腔’创作者的一份儿荣誉”。《京华烟云》写道:“北京的男女老幼说话的腔调儿上,都显而易见的平静安闲,就足以证明此种人文与生活的舒适愉快。因为说话的腔调儿,就是全民精神上的声音。”

  清代笔记《燕京杂记》记载商人叫卖言,“京师荷担卖物者,每曼声婉转动人听闻,有发语数十字而不知其卖何物者。……呼卖物者,高唱入云,旁观唤买,殊不听闻,惟以掌虚复其耳无不闻者。”同样,在《四世同堂》中,中秋前后北平的果贩精心地把摊子摆好,而后用清脆的嗓音唱出有腔调的“果赞”:唉——一毛钱儿来耶,你就挑一堆我的小白梨儿,皮儿又嫩,水儿又甜,没有一个虫眼儿,我的小嫩白梨儿耶”,语调婉转悠扬,京味十足。清乾隆六十年(1795)王廷绍辑录的《霓裳续编)中有一首《树叶儿娇》可谓北京地区叫卖糕点的代表作,“树叶儿娇,呀呀哟!忽听门外吆喝了一声酸枣儿糕。吆喝的好不奇巧,听我从头诉说他的根苗,不是容易走这一遭。高山古洞深涧沟壕,老虎打盹儿狼睡觉,上了树儿摇两摇,摇在地下用担挑。回家转把皮儿剥,磨成面罗儿打了,兑了糖,做成糕。姑娘们吃了做针指,阿哥们吃了读书高,老爷吃了增福延寿,老太太吃了不猫腰,瞎子吃了睁开眼,聋子吃了听见了,哑巴吃了会说话,秃子吃了长出毛。又酸又甜又去暑,赛过西洋的甜葡萄,这是健脾开胃的酸枣儿糕”。词曲生动俏皮,将走街串巷的老北京商贩形象生动显映出来。

  总之,无论是书面记录下的北京话,抑或是声音表现的北京历史遗存及文化,在百转千回的京味腔调中,构成了有关这座城市特有的红墙绿瓦、五方杂处的北京记忆。

  北京话的形成过程

  古代中国国土广阔,各地方言众多,初为行政及交流需要,产生了较为通行的“雅言”,也就是俗称的官方话。隋唐时期,北京地区属幽州,这里居住着相当数量的少数民族居民。公元936年,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幽州地区脱离汉族并入契丹,成为重要的军事重镇。辽金元代以后,随着北京作为中国统一政权所在,北京地区通行语言产生,即所谓的“大都话”。关于大都话的特点,可从元代诸多生活在大都地区的文人所著的大量元杂剧及散曲中窥其一斑。

  明代以后迁都北京,大量人口移居北京,和北京话接触最频繁的已经不再是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语言,而是来自中原和长江以南的各地汉语方言。由此,大都话逐渐衰落,而北京话在与其他地区方言的交流与融合中逐渐有了新的变化。例如,现在北京话里经常将“n”和“l”不分,便是受“皖南话”的影响。

  清代中期之前,满语作为官方通用语言,民间则由旗下话、土话及官话三者糅合而成的语言,这便是北京话的起源。清中期以后规定官方一律以北京话作为日常交流语言,满语不再是官话。雍正六年(1728)创设“正音书馆”,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北京话。下达之后,各地遵照执行。1902年张之洞、张百熙上疏倡导全国统一语言,1909年清政府资政院提出将“官话”正名为“国语”。民国年间教育界提出以北京音为国语标准音,但未获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1955年正式进行全国文字改革,并最终确定了北京话作为全国通用语言的地位。

  北京话的特征及传承

  正如北京身份标签,北京地方话的特征十分明显,如儿化音的运用,某些北京话特有的词语、北京口音等。正如学者所言,北京话以大河北方言作为基础,吸收了多种方言的精华并加以综合完善。

  第一,北京话最大的特征是结尾的儿化音处理。名著《红楼梦》中,即多有这种词句,“方才姑妈有什么事,巴巴儿的打发香菱来?”这里的“巴巴儿”便用叠声词加重语气,又不显生硬。

  第二,北京话的轻声处理。随着北京国际都市地位的不断提升,地道的北京话也不再是北京城市日常交流语言,日渐成为北京历史文化遗存,成为所谓“老北京人”的身份标识。正如一位在北京居住了十一代的居民所言:“从顺治爷那辈儿起我们就溜达到北京了,要我说啊,北京话要保留的不光是方言土语,还应该是北京味儿、京韵。”作为北京历史文化遗存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北京话的发掘与保护,理应得到重视。目前,为抢救、保护北京的语言文化遗产,北京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料有声数据库北京库建设项目。

      (来源:北京社科普及读物《北京历史文化三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