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文之光网 发布时间:2021-09-15
西山是多元文化形态的精品展示区,这里的文化资源层级高、意蕴深、发展潜力大,最具代表性的是以“三山五园”为代表的皇家园林,构建了西山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
西山一带,群峰叠翠,泉泽遍野。自辽金以来,深得历代帝王喜爱,逐渐成为封建王朝的离宫别苑聚集区。辽代在玉泉山建起了北京西北郊最早的皇家园林——玉泉行宫。金代初年建有芙蓉殿,第六代皇帝金章宗完颜璟建起了“八大水院”(圣水院、双水院、灵水院、金水院、香水院、清水院、潭水院、泉水院),开启了西山地区行宫、寺庙兼园林的山水艺术建设的历史, 为其后历代帝王在西山兴建园林奠定了人文景观基础。
元代,皇家园林行宫主要建造在东南一带,如柳林行宫及下马飞放泊(今南苑一带),这一时期的西北皇家园林没有得到发展。明代,私家园林在西山地区崛起和发展,出现了清华园、勺园等名园,为西郊一带的园林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清华园的建造者为明武清侯李伟(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外祖父),李伟建有槐楼、十景园、钓鱼台别墅等多处园林,而以清华园最大,几乎所有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要素,在这座园林中都有所体现,故而有“京国第一名园”之誉。武清侯身份十分尊贵,故而万历皇帝及皇太后皆有御赐书匾,以示尊宠。
清华园旁边有米万钟建造的勺园。米万钟是明后期著名书法家、画家, 一度与董其昌齐名,人称“南董北米”。勺园取“海淀一勺”之意,又称“风烟里”,其地位于今北大未名湖与西门一带。勺园以水景取胜,神似江南水乡的风景。园中诸景,皆有名目,又皆有题字,或为前代名家手笔的集字(如苏轼、黄庭坚),或为当时名人及米万钟自己的手笔。
明代西郊园林体系逐渐成熟,文化内涵更加丰富。不仅有北方文化的粗犷雄武,而且吸收了南方文化的细腻秀美,成为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典型汇集地。明清以后更由于成熟的园林体系、开阔别致的居住空间、达官贵人聚集的氛围和气场,成为京城政治文化的副中心。而西山园林文化发展的最高峰,当属清代皇家“三山五园”。
(来源:北京社科普及读物《北京历史文化三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