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九坛八庙 左祖右社

来源:人文之光网  发布时间:2021-08-27

  坛庙建筑是都城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中国传统礼治体系中尤其占据着核心位置。老北京民间向有“九坛八庙”或“五坛八庙”的说法, 指的就是明清以来北京坛庙建筑的概称。九坛包括天坛(内含祈谷坛)、地坛、日坛(又称朝日坛)、月坛(又称夕月坛)、先农坛(内含太岁坛)、社稷坛、先蚕坛(位于北海内)。八庙包括太庙、奉先殿(位于故宫内)、传心殿( 位于故宫内)、寿皇殿、雍和宫、堂子(已无存, 现址为贵宾楼)、历代帝王庙、孔庙(又称文庙)。坛即祭坛,东汉《说文解字》释为“坛,祭场也”,原义是指在铲除杂草的平坦地面上,用土筑堆用于祭祀神灵的高台,所谓“筑土为坛,除地为场”。庙即宗庙,《说文解字》释为“庙,尊先祖皃(同‘貌’)也”,后人注称“古者庙以祀先祖”“尊其先祖,而以是仪皃之,故曰宗庙”。

  作为与传统礼治密切相关的祭祀建筑,北京坛庙的历史非常悠久。自其建城之始亦即周初“召公封燕”、武王“封黄帝之后于蓟”起,北京地区就按礼制要求,修筑了各类用于方国或郡城祭祀的地方坛庙。早在春秋时期, 燕国蓟城就修筑了带有祭祀意义的元英、历室。大业七年(611 年)隋炀帝驾幸蓟城时,也修造了临时性的社、稷二坛。不过作为常设的国家祭祀场所,

  盛行于明清时期的北京坛庙文化,则应从北京逐渐成为都城的辽、金、元时期说起。

文  庙

  (来源:北京社科普及读物《北京历史文化三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