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文之光网 发布时间:2021-07-09
元朝的统一和大都城的建立,把中国历史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天下的一统,使大都城成为全国唯一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都城的汇聚作用,把全国的文化精英都召集到这里来。以前由于政治割据带来的文化交流的阻碍被全部消除了,不论是金朝的遗老遗少,还是元朝的学术大儒,以及宋朝的文臣名士,都汇集到一起,促进了文化的进一步繁荣。
这些来自各方面的精英,不论是出于何种目的,皆在大都城展示了各自的才华。如南宋宰臣文天祥,是被元朝军队俘获后押送到大都城来的,他坚决不屈服于元朝帝王的召降利诱,在被关押的数年之间,他的气节被大都民众钦佩,他的诗文在这里广为流传,《正气歌》即是如此。他的墨迹也被人们视为瑰宝,加以珍藏。又如南宋名士赵孟頫,因为是宋朝皇族后裔,被元朝帝王召请到大都城来,作为御用文人。虽然不可能参与军政大事,但是,却用杰出的诗文、书画创作赢得极高声誉,为大都的文坛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在大都城,民族融合是主旋律,以前生活在全国各地的不同民族代表人士这时也都定居到大都城来。在共同的生活中,不同的文化相互撞击、相互融合,从而形成了新的都市风貌。这种新的都市风貌,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即从未有过的文化开放性。不论是农耕文化(包括江南和北方两大系统),还是游牧文化,以及西域的伊斯兰文化、欧洲的基督教文化,都在大都城汇集到一起,形成百花争艳的文化风貌。
在大都城,许多新的文化因素都是第一次传入这里,并且有了初步发展。如域外的伊斯兰文化、基督教文化,域内江南龙虎山的正一派道教文化、西藏地区的藏传佛教文化,等等。这些新的文化因素,大多数都延续下来,不断发展,为北京历史文化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如藏传佛教文化,在元代留下了大白佛塔,到此后的明代留下了五塔寺的印度式佛塔,以及清代的雍和宫、嵩祝寺和西黄寺的清净化城塔等。
在文学艺术创作方面,大都城也是全国的中心之一。最具元代文学创作特色的元杂剧创作,在大都城就涌现出了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等杂剧创作巨匠,名垂后世。同样,在诗文写作、书画创作、歌舞演艺等各方面,大都城也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顶尖人才。这时大都城的文坛,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瞩目的地方。
(来源:北京社科普及读物《 北京历史文化三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