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穿京城 古都风韵丨南、北河沿

来源:《图说北京大运河文化带》  发布时间:2024-04-29

  南、北河沿以前称作东安门河沿,后来又以东安门为界分为南、北河沿。

玉河经过皇城东安门与东安里门之间

  南河沿大街是一条南北走向的长街,元明清至民国时期此街为一段御河。御河系由元朝郭守敬等人开辟,以作为大都运粮之用的漕运河道。明初御河被纳入了皇城之内。御河水自什刹海而来,经后门桥入皇城,沿黄城东墙向南穿越皇城。出皇城经今正义路南水关流出内城入护城河,向东汇入通惠河。后因供水不足而逐渐淤浅,改为涵洞,其上建成了沥青马路。现在皇城内的南北河沿大街就是原来的御河。南河沿大街北起北河沿大街南端,南至东长安街。乾隆时因此地地处东安门以南、御河南段而得名南河沿。1965年将太平巷、金钩胡同并入,改称东安门南街。1981年更名为南河沿大街。南河沿街区明代为东苑所属,清代则为内务府的库区,到了近代这片街区逐渐从封闭走向了开放。

  南河沿北端东华门外,清宣统时称东华门大街,民国后沿用。皇城东安门内的御河曾有一座东安桥,又名皇恩桥。在皇恩桥的桥头建有一座道观名为“皇恩玄真观”。以前在老百姓中流传一句顺口溜叫“桥上有庙,庙里有桥”指的就是这里。“桥”是皇恩桥,“庙”是玄真观。民国初年皇恩桥被拆除了。桥头的玄真观就改建在了东华门大街路北。现在的东华门大街1号,就是该观的旧址。

  北河沿大街,元明清至民国时为一段御河,乾隆时称为北河沿,1947年称东安门河沿,1949年后称东安门北河沿,1965年改称东安门北街,1981年更名为北河沿大街。

北河胡同玉河景观

玉河南段景观

  东安门是皇城的东门,与紫禁城的东华门相对而建。明初的御河在东安门之东,皇城之外,是都城中较为重要的一条运输通道,每日里的船只、商贾来往极为繁忙,因而喧嚣之声严重影响了皇帝的“工作”和生活。于是在明宣德七年(1432年)时,将皇城的东墙东移至御河的东岸,这样御河就被圈入皇城内,成了专供皇家使用的漕运河道,而东安门也随着皇城城墙的东移,移到了御河的东侧。永乐年间所建的东安门也被改建成了三座门式,名字也改作了东安里门,后来又在皇恩桥上砌了障墙,将两门连为一体。这条北河沿御河不仅有着秀丽的风景,在河沿和街巷还留有众多的历史遗迹,记载着北京城的变迁史。

  (来源:北京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图说北京大运河文化带》;作者:李建平、杨文利;图片来源:原文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