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北京
全部 党建 历史 经济 教育 科技 建筑 交通 体育 旅游 地理 文艺 民俗 伦理
银锭桥 丨 几百年的钟灵毓秀、市井烟火

来源:中国档案报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4-04-16

  银屏重叠湛虚明,朗朗峰头对帝京。

  万壑晶光迎晓日,千林琼屑映朝晴。

  这首诗是清乾隆帝描绘的“西涯八景”之一“银锭观山”,也是北京中轴线上唯一展现山水城相融的景观视廊。银锭桥,坐落于北京什刹海前海与后海的交汇处,为南北向单孔石拱桥。有关该桥最早的文献记载可追溯至明代《帝京景物略》:“崇祯癸酉岁深冬,英国公乘冰床,渡北湖,过银锭桥之观音庵。”

  银锭桥 秦海庆 摄

  银锭由来

  什刹海是古高梁河(古永定河的一个小水系)下游河道形成的洼地型湖泊。在金元时期,分别称为白莲潭与积水潭。据《元史·河渠志》载:“海子一名积水潭,聚西北诸泉之水,流行入都城而汇于此,汪洋如海,都人因名焉。”由于当时积水潭水面异常宽阔,因此又被人们称为“海子”。至明代初期,积水潭逐渐萎缩成三部分,即前海、后海和西海,三海之间水道相连。永乐年间,划定城内街道格局时,连接前海、后海的银锭桥即始建于此。

  关于银锭桥之名的由来众说纷纭:有“形状说”“石榫说”等。“形状说”最为直观且主流,桥长12米、宽7米、高8米、跨径5米,有镂空云花栏板5块、翠瓶卷花望柱6根,两端有八字栏杆和抱鼓石,桥身两侧带燕翅墙。从高点俯瞰,桥形似一枚银锭。“石榫说”则是根据旧时用于固定该桥的物品而来。在我国古代建筑中,榫卯结构最为结实耐用。建造该桥时,为了增加桥身的稳定性,工匠在桥体中嵌入了大量石榫,利用石榫的凹凸结构来增强石料间的咬合程度,从而达到稳固桥体的作用。由于这些稳固桥体的石榫形状与银锭类似,因此得名。此外,还有“地名说”。在《京师城内首善全图》中记载,该桥附近的水岸名为“银定窝”,故得名。

  清代《京师城内首善全图》(局部)

  银锭观山水倒流

  什刹海的两个著名景观,分别为“银锭观山”与“海水倒流”。

  因为银锭桥地处前、后海交汇处,视野开阔,所以站在桥上往西望去,可以隐约看到峰峦起伏的西山。一次,明代大学士、内阁首辅李东阳游慈恩寺后登上银锭桥,望西山思往事,吟成一首《慈恩寺偶成》:

  城中第一佳山水,世上几多闲岁华。

  何日梦魂忘此地,旧时风景属谁家。

  一种无我淡然之境溢于言表。在《日下旧闻考》卷五十四引《燕都游览志》中更是称:“银锭桥在北安门海子三座桥之北,此城中水际看西山第一绝胜处也。”站在此处赏景,时间不同,风景各异,感受亦别,文人墨客更是流连忘返,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与曹寅、朱彝尊等友人常到此地驻足观景。

  由于北京城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所以银锭桥下的水流亦是如此。明代中期,为保证太液池水位的稳定,从德胜桥东又另辟一条河道,沿后海南侧向东,至李广桥折回南,又沿前海向东,与什刹海西北角的水面相通。因这条河弯弯曲曲像个月牙,所以被百姓称为“月牙河”。自此西海的水不再直接通向后海,而是由月牙河流向前海,形成“银锭观山水倒流”的奇特景观。至1984年,德胜桥的水路被截断,再无多余水路注入前海,这一景观也随之消失。

  荷花最盛

  每至赤日炎炎的盛夏,正是什刹海中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花中君子”竞相吐艳之时。晴日,红荷映霞,灼灼似火;雨天,粉荷银珠,盈盈欲坠;风过,莲蓬摇曳,清香四溢。清代诗人崇恩曾作诗《晚过什刹海》来描绘夏日的荷花:

  一雨晴无暑,深林纳晚凉。

  沾衣苔藓色,扑扇芰荷香。

  月吐峰间白,烟生树外苍。

  宵来有佳句,乘兴过菱塘。

  清代有“奉宸苑三十八处莲花池”之说。奉宸苑,是清廷所设官署,为内务府所属三院之一,掌管皇室苑囿园林。这38处莲花池均属“官管”,是帝后、皇亲国戚及王公大臣们赏荷之所。《京华园林丛谈》中曾写道:“在城内的有紫禁城外护城河、南海、中海、北海、积水潭、后海银锭桥西、地安桥西什刹海,计七处。”

  乾隆二十五年(1760)二月,郎中英廉、员外郎通明等人就积水潭并银锭桥之稻田改挖河泡派拨步兵挑挖事的奏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据《钦定八旗通志》记载,德胜门内银锭桥西有稻田,“春夏烟绿、秋冬云黄”。乾隆年间,什刹海水域出现萎缩。为此,郎中英廉、员外郎通明等人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二月就有关积水潭并银锭桥之稻田改挖河泡派拨步兵挑挖一事上奏,称:“所派官员现在分叚(假)打水,水尚未涸,据称须得三四日后,始能干涸方可安插兵丁职等,现在置备筐杠器具等项,所用兵丁照公中堂前奏以三千名为度预备停妥。”经“开挖水泡”,挑浚湖底,什刹海的水位有明显上涨。乾隆帝为了让此处更具有观赏性还命奉宸苑栽种了荷花。

  (来源:中国档案报微信公众号;作者:海日汗;图片来源:原文配图;原标题:一座银锭桥,几百年的钟灵毓秀、市井烟火——银锭观山;原文有删减。)

扫一扫关注

人文之光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