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北京
全部 党建 历史 经济 教育 科技 建筑 交通 体育 旅游 地理 文艺 民俗 伦理
老北京胡同烟袋斜街

来源:《北京历史故事》  发布时间:2021-05-24

烟袋斜街  资料图

       北京的胡同形成于13世纪,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沧桑,是北京古老文化的体现。

  北京城区有一个享有盛名的历史文化旅游风景区一一什刹海,因其四周原有十座佛寺,也称“十刹海"。元朝曾在什刹海水域的东岸确定了元大都建没的中轴线,自此什刹海成为元、明、清三朝北京城市规划和水系的核心。

  什刹海区内有众多具有北京传统建筑典型特征的胡同,如大小金丝、前井、后小井、刘海、大小石碑、银锭桥等等,共15条之多。这些密如织网的胡同纵横交错,与北京城市中轴线最北段的钟鼓楼互相映衬,生动地展现出一幅老北京风俗文化图。

  在什刹海风景区附近,有一条著名的“烟袋斜街"。它东起地安门外大街,西至小石碑胡同与鸦儿胡同相连,为东北西南走向,全长232米。从高处看,它形似一只横卧在鼓楼与海子之间的一个大烟袋,细长的街道好似烟袋杆儿,东头入口像烟袋嘴儿,西头入口折向南边,通往银锭桥,看上去活像烟袋锅儿,故而得名。

  自元朝起,烟袋斜街便是北京城重要的商业码头。明朝时,因为官府在此地设立了管理海子捕鱼的打鱼厅,故而称之为“打鱼厅斜街”。后来,一大批商业巨贾迁居到此,纷纷建造别墅。为配置相应的商业、娱乐、宴饮等设施,这一地段更为繁荣。清朝时,旗人大都嗜好抽旱烟或水烟,烟袋的需求与日俱增,很多商户抓住商机,在斜街上开起了烟袋铺。街上的烟袋铺与众不同,大都是高台阶,门前竖一个黑色烟袋杆儿,金色烟袋锅儿的木制大烟袋当幌子。在斜街的东口路北,有一家 “双盛泰"烟袋铺,门前竖着的木雕大烟袋,足有一人多高,粗如饭碗一般,金黄色的烟袋锅上还系着一条红绸穗,称得上是北京同行业中的头号大烟袋。 据说,同合盛、 双盛泰两家烟铺还曾为慈禧太后贡献过水烟,因而名声大噪。民国后,这里逐渐演变成古玩商和酒馆饭铺、各类手艺买卖的聚集地。2010年,经过重建、保护后的烟袋斜街成为北京继国子监街之后的第二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来源:《北京历史故事(一)》;作者:耿  剑;图片来源:源自网络)

扫一扫关注

人文之光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