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文虎:探索环境科学,敢为勇士(上)

来源:人文之光网  发布时间:2023-03-29

叶文虎先生

  人类是地球母亲的孩子。但是,其中那些不孝子孙却不顾损害母亲的身心健康,猖狂地掠夺她的财富,致使遍体鳞伤的地球母亲伸出枯痩的双手,发出哀告。

  因此,觉醒的有识之士呐喊:停止野蛮掠夺,母亲承受不了啦!

  北京大学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叶文虎教授,就是这样一位有识之士和勇士。他为拯救我们的母亲——地球,为环境科学“上下而求索”,尽管“路漫漫其修远兮”。

  叶文虎的理论眼光雄视着人类的历史

  早在1990年,叶文虎先生就鲜明地提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应当是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持续、全面发展“的观点。两年后,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叶文虎两年前的论述观点一致。

  叶文虎首次提出了“环境承载力”的科学理论,高声提醒世界: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

  时至今日,他提出的这些科学概念已被人们广泛接受,并被很多媒体传播,被学术教育界应用。

  1992年,联合国提出“代际”公平的理念,即当代人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不能损害后代人的发展空间。叶文虎则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醒目地提出:这不完全公平!

  “仅仅是'代际'公平还不够,还应注重'代内'公平。当前,无论是国家的发展,还是地区的发展,都不应损害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利益。”

  2000年,叶文虎去日本考察,日本学者向他炫耀地介绍铜山地区是日本的铜矿生产基地,占日本铜产量的三分之一;但是铜矿生产污染环境,使得铜山寸草不生。后来,日本花了很大力气去恢复当地的植被,使此地成为日本环保典范之一。

  叶文虎当即尖锐地指出:这个所谓“典范”,是建立在铜矿生产基地迁往菲律宾基础上的。再过几年,另一个寸草不生的光秃秃的山头就会在菲律宾出现。

  韩国也有把污染企业外迁的情况,他也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

  1996年,他在“亚洲可持续发展中日研讨会”上报告他的新研究成果,阐述《三种生产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他从世界系统是由人的生产、物质的生产、环境的生产构成,揭示了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并具体指出了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他的这一多年研究成果,被称为“叶氏理论”。

  叶文虎的理论眼光雄视着人类的历史。

  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期间,人们对“环境科学”这一概念,还有着不同的理解的时候,叶文虎已开始了对环境科学的探索。几十年来他一直潜心研究,在环境科学领域和为我国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服务方面,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他的理论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三个10年,一步一层崖

  叶文虎持续不断地思索着,不断提出新的观点,始终站在环保理论的前沿阵地,受到世界的注目。但是,取得这样的成就,个中奋斗的艰辛,对他来说是冷暖自知。他谦虚地说:“我比较笨,命也比较苦,所以做事情常以10年为单位。”

  第一个10年(1974—1984年)是最艰难的时期。叶文虎倡立“环境空气动力学”分支学科,建立我国首个“环境空气动力”实验室——“环境风洞”。

  当命运在偶然和必然中,把他推上了环境科学领域时,他才是助教。当时,他已经意识到“环境空气动力学“对环保研究的重要。可是,当时学术界还没有这样一个理论;于是,他提出建立这样一个分支学科的建议。

  在论资排辈的时代,一个助教竟然提出连教授都没有提出过的问题,这不仅“人微言轻”,更是胆大妄为。想超越横亘在他面前的权威山峰,需要过人的胆识。经过缜密思考和论证,他看出了这个学科是超传统的,从而坚定了自己的看法:“环境空气动力学”必将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分支学科。望见“天涯路”的他,理直气壮地表示:自己一不要出国,二不要副教授,三不要出文章,只是要做事!

  上苍的仁慈总是施于那些苦心孤诣的人!终于,北京市环境保护的领导关注到他,经过调查研究,批给他100万元的科研经费。在学校的支持下,他又得到教育部批给的一笔科研经费。并且,还调来5名教员协助他。

  他不但确立了这个学科分支,而旦经过艰难努力,1984年终于建成了“环境空气动力“实验室——“环境风洞”。这个脚踏实地的实验室,又先后完成了上百项有关“环境空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课题和任务。

  他应邀担任了电力部环保办公室的顾问,又受国家环保局的委托,主持举办了中国第一届“高级环保科技干部培训班”。同时,他也晋升为讲师。终于,他在荆棘莽林中踏出一条曲折而通往光明的路。

  世人总是容易看到树上那美丽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实,却不看那为了这美丽和甜美而艰难奋斗的粗糙的树干!

  在求索中,有一件事让他惊叹不已。《中国大百科全书·力学》卷编委会,邀请他撰写“环境空气动力学”这一词条。在浏览资料时,他大吃一惊!他发现:1982年英国出版了一本由斯考勒编写的《环境空气动力学》,从书名到内容,都和他的提法惊人的相似。可是自己提出“环境空气动力学“的观点和内容的时间,比斯考勒出书要早7年。

  他痛苦地自责:当时为什么就不能著书立说,创建中国自己的“环境空气动力学”呢?这刺激并且提醒了他:一定要站在世界的高度,创建领先于世界的中国环保理论。

  第二个10年(1985—1995年)是开拓的10年,创建从未有过的“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

  挫折也是力量,关键是要能把挫折酿成前进的营养。他决心开拓出中国自己的环保理论。

  20世纪80年代,“地球环保”已经向人类亮出了警告的黄牌。1985年,北京大学校领导决定成立“环境科学中心”,任命叶文虎为该中心副主任,负责常务和组建工作。该中心设有许多研究室,如果在叶文虎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做下去,自然是“闲庭信步“了。但是,他又一次“语惊四座”,提出要设立“环境规划与管理“研究室,而且写入当年北大的研究生招生简章。

  又一个波澜轩然而起,又是标新立异,而旦是自找麻烦。这个学科,已经超出叶文虎所学的数学、力学范畴。“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要涉及理、工、文等诸多范畴。他竟然“异想天开“地要创办一个新专业,业内人士疑惑地看着:真是个“怪人“!而叶文虎胸有成竹:这是环境问题的性质本身决定的。因为环境问题不只是自然和技术科学问题,还包含着社会问题、道德问题、哲学问题……

  环境问题牵扯多方面问题,它是多个圆圈的交叉点。因此解决它必须把不同学科的思想、理论、方法综合起来,而且必须去研究这门综合科学,培养具有综合的视野和综合能力的专门人才。

  从另一方面来讲,环境问题是工业文明时代经济发展的伴生物。因此,解决环境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规划和管理好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活动。由此可以推断:“环境规划与管理”必将成为环境科学的一门主干专业,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国家招生目录中没有这个专业,当然也不可以随意开设。但是,信心坚如磐石的叶文虎,以他的学识和胆识,有理有据地说服了教育部。国家在1990年成立理科环境科学指导委员会,就在理科的专业目录中增设了“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叶文虎也被聘请为该指导委员会的成员,并兼任“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组组长。

  叶文虎掀起的波澜在国内环境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他带领全国开设“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学校的老师们,共同论证了该专业的基本培养规格,制订了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并亲自带领一部分专家、学者编写了《环境质量评价学》与《环境管理学》。在他的影响下,目前全国已有十几所学校,包括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大学幵设了这一专业,并培养出本科生,适应了环保系统对这类人才的需求。

  叶文虎是指导博士研究生的导师。从1985年始,10年之中,他指导的硕士研究生有31名、博士研究生有36名。

  第三个10年(1995—2005年)乘胜前进。以人类的忧乐为己任,以促逬人类文明演进为使命。叶文虎站在人类发展的世界巅峰,提出“三种生产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高呼“人类世界历史必将进入环境文明时代“!

  叶文虎指出,人类艰难地走过了3个文明时代: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西方的工业文明时代形成的经济增长方式,尽管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却加剧了全世界范围的自然资源不断耗竭,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贫富差距迅速扩大。虽然现在看起来那些工业文明发达的西方国家本身“天蓝蓝”“水清清”,叶文虎尖锐地指出,这不是工业文明的成绩,而是先发展的工业化国家把他们自身的上述三大矛盾转嫁到别的国家的结果。过去是,现在还是,而旦他们国家未来的计划依然是这样。比如,英国政府发表的《能源白皮书》就明确宣布,到2050年,英国的钢铁工业将全部转移到国外生产。历史的事实表明,先期工业化国家采取了转移和转嫁的战略来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推行殖民主义和扩张主义,通过大量使用和消耗别的国家的自然资源、环境和廉价劳动力,使自己获得高额的利润、巨额的财富,为此,甚至不惜使用武力,发动侵略战争。可以说,先期工业化国家的工业化史实际上就是一部血淋淋的殖民史。

  但是,大自然的恶化是不分国界的。所以,地球严正地向人类提出了警告。

  西方的科学家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这是西方的哲学、文化本质决定的。比如,以布伦特兰夫人为首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做出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

  叶文虎明确地提出质疑:“需求”一词概念模糊不清。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可以有不同的解释。他鲜明地提出:可持续发展,主要指的是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前文谈到的联合国提出“代际”公平的理念的缺陷。

  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因为整个中国文化,始终对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有深刻的体会。

  “天人合一”是最高的理念,是把人和自然看作一个不可以分割的整体。“阴阳太极图”就是明证。

  中国的传统从来就是尊重大自然的。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还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这都说明:中国人一直认为人类与自然要永久和谐。所以当前中国提出“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就是中国特色理念的现代体现。这也是“中国环境文明”的理念。

  在反思人类文明演进规律的基础上,叶文虎深刻指出:“正如牛顿力学揭开了工业文明的序幕一样,环境科学将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核心揭开新文明的序幕!”

      (未完待续)

       (来源:北京社科普及读物《中华文化传承者》;作者:石梅;图片:原文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