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处公园

来源:人文之光网  发布时间:2021-07-16

  八大处位于北京西山著名风景区南麓,距市中心16公里,始建于隋唐至明清时期,因山中有八座古刹而得名。八大处公园由西山余脉翠微山、平坡山、卢师山所环抱,八座古刹星罗棋布分布在三山之中,自然天成的“十二景观”更是闻名遐尔,古人即赞曰“三山如华屋,八刹如屋中古董,十二景则如屋外花园”又有云“香山之美在于人工,八大处之美在于天然,其天然之美又有过于西山诸胜。为国家4A级景区,是建国后首批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悠久、盛名远播、风景宜人。

      三  山

  西出京城,举目眺望,就会看见小西山南端有三座突兀的山峰。南为虎头山(387米),北为青龙山(438米),中间的是翠微山(464米),三山形如三角,呈鼎足之势。

  翠微山。翠微山历史上又称为平坡山,山上苍松翠柏,四季常青,该山居中,海拔最高,三山庵、大悲寺、龙泉庵、香界寺、宝珠洞五座古刹分布其间,是八大处公园的主体山。

  虎头山。虎头山峰状若虎头,而整座山恰似一只卧虎,山名恰如其分;该山史籍中曾名觉山、翠微山,东麓建有长安寺和灵光寺。

  青龙山。青龙山自西北向东南,宛若一条青龙盘旋。证果寺以及清凉寺、弘德寺、洪福寺、福惠寺、狮子窝塔院众多遗址都在青龙山上,文化底蕴极其深厚。

      八  刹

  长安寺。长安寺是八大处的第一处寺院,又名善应寺和善应长安禅林。始建于明弘治十七年,后经清顺治十六年、清康熙十年两度重修。寺朝东向、两进四合。有正殿三楹。配殿三十间,分列于正殿两厢。两院由三世佛殿左右两月亮门贯通。布局严谨和谐;建筑精良宏丽,既有明代建筑特色的遗风,又为清代建筑官式做法之典范。(长安寺尚在修缮,未对外开放。)

  灵光寺。灵光寺是八大处的第二处寺院。创建于唐大历年间,距今已有1300多年。1900年,灵光寺被“八国联军”炮火彻底摧毁。后得以重建并经数次改扩建,灵光寺北部的古建群落已发生了彻底改变,殿堂阁舍的功用也已不同以往。灵光寺殿宇宏丽,古木参天,游廊迤逦;更有流泉飞瀑临崖垂泻,锦鳞追逐游戏莲池;钟磬悠悠,香烟袅袅,景致分外迷人。

  三山庵。三山庵是八大处的第三处寺院,创建于金天德三年,距今九百余年。山门面朝东北,是一座布局精巧、构筑工美的四合院落。山门殿为三开间,左右各开角门一扇;正殿五楹并配有耳房两间;两配殿门户相对分列于正殿两厢。山门殿悬额“三山菴”;垂联“翰墨因缘旧;烟云供养宜”;正殿悬额“是大世界”,联题:“慈目静心法相;和风甘雨祥云”。

  大悲寺。大悲寺是八大处的第四处寺院,原名隐寂寺。创建于宋辽时代,距今九百余年。该寺独处丛林深处,层层殿宇依山势递升,错落有致,山门南向。大悲寺的首层建筑是山门殿,硬山正脊灰筒瓦顶。檐下饰有丹青彩画,殿脊正中装饰“百鸟朝凤”砖雕图案。正檐下嵌有一方汉白玉寺额,上面镌着“敕建大悲寺”。寺额下是汉白玉券门,自下而上对称浮雕白象、雄狮、腾龙、翔羊。券门两旁是石雕花窗,饰有蘷(kuí)龙和忍冬草花纹,优美而庄重。两侧正脊门楼造型也很精致。

  龙泉庵。龙泉庵是八大处的第五处寺院。明末清初时此处并存着两座寺院。一为慧云禅林;一为龙王堂。前者建于明洪熙年间;后者建于清顺治二年,清道光年间两寺合二为一。龙泉庵坐西朝东,寺门为硬山正脊门楼,青石匾额上刻着“龙泉庵”三字。进入寺门便是一雕栏方池,池壁以青石围砌,分外坚固洁净。池中碧水盈盈,清澈可鉴。它源自龙王殿下的拱形石洞,又经方池西壁石龙头口泻出,细流如注,经年不息。

  香界寺。香界寺是八大处的第六处寺院,坐北朝南,占地近二十亩。香界寺创建于唐代,始称“平坡大觉寺”,后经历代重修,先后更名为“大圆通寺”、“圣感寺”和“香界寺”。香界寺布局严整,左右对称,沿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殿、大乘门、天王殿、大雄殿、西方三圣殿、藏经楼。全寺建筑依山取势,层层高趋,叠叠有致,整个寺院规模宏大,殿宇巍峨,门户重重,构造精良。

  宝珠洞。宝珠洞是八大处的第七处寺院。该寺居于平坡山绝顶稍下处。出六处北便门,沿石阶小径西攀一里多路便可到达。路边遍植黄栌、火炬等林木,春夏青翠欲滴、深秋殷红夺目。宝珠洞规模不大,寺门朝东北,殿宇面东南。有敞亭一座,殿宇两重。院落东南是三开间卷棚顶敞亭,名叫“眺远亭”。灰墙红柱,雕枋画楦,很显富丽。临崖凭栏远眺,真可一目千里,心胸豁然开朗。

  证果寺。证果寺是八大处的第八处寺院,初创于唐天宝八年,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是京城最为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证果寺坐北朝南,全寺殿宇分为三组,中路由南向北分别为山门殿、天王殿和三世佛殿。东部是方丈院;西部是秘魔崖和其他附属建筑。山门左近有一方深池,青条石围砌,宽广丈余,名叫青龙潭。多雨时节,潭水常溢出池口且冰凉可人。

      十二景

  十二景依序为:绝顶远眺、春山杏林、翠峰云断、卢师夕照、烟雨鹃声、雨后山洪、水谷流泉、高林晓日、五桥夜月、深秋红叶、虎峰叠翠、层峦晴雪。

  第一景·绝顶远眺。出七处宝珠洞南门,沿盘山曲径上行片时可达虎峰绝顶。居高临风远眺,京城之内如画美景便倏然扑面而来。西望高山峻岭,重重叠叠不计万千;南瞰永定河水,蜿蜒如带,脉脉东流;东看千古故都,薄云浅雾之中,惟其危楼高塔之姿雄奇可见;畅目北向,则万寿山殿阁如画,昆明湖明镜一方,玉泉山塔直竖明烛。

  第二景·春山杏林。八大处之春确以春山杏林之美为最。当春之日,虎头峰下万杏齐发,一团团、一簇簇、一片片,铺天盖地,恰如瑞雪纷飞,满眼皆是。只惹得蜂蝶如醉、游者如痴。此景此情正如昔人所咏:“举目虎头峰,迤逦皆红杏。春山施薄粉,望之若仙境。”

  第三景·翠峰云断。仲夏清晨,雨后天气湿润时,常可见如素如练的云雾飘浮于三山之腰,似断还连的画中之境。注目静观,或自峰后绕于岭前,或从石隙游出升腾;有时凝固不甚流动,有时行走又很疾速。翠微山、虎头峰间凝然不动者居多,卢师山青石黛树中则流走如飞者众。概山势高低不同所致。

  第四景·卢师夕照。三山之中,卢师山位居东北。平坡、翠微二山较高,因而日落较早,而卢师却日落独迟。所以流霞落日之美则不得不让于卢师所专享。且当山影遮断西面山坡时,东山卢师就愈发显得光明非常。峰影参差,岚光浓淡,于半明半暗之中,更加使人感到自身如在画中。

  第五景·烟雨鹃声。崔涂的诗中有“杜鹃枝上月三更”,范成大的诗中有:“子规声里雨如烟”。读此类诗句不禁使人心驰。然而西山八大处山林之中确有此景。每当暑夏,寺外林中杜鹃不时长啼:“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之声,凄婉惊心已极,且不分晴雨,不舍昼夜,闻之则使人不禁泪下。山中雨景即可入画,再加此鸟啼不绝口,真不啻一幅有声有色的动人画卷。

  第六景·雨后山洪。三山之下,自同济桥起,由北向南有一水道名柳溪,为三山各水流汇集之处。每逢雨后,山洪突发,柳溪即成大河,汤汤不息。而高山之水流入谷中,则成瀑布,声若洪钟。大悲寺北谷,三山庵南谷均有此景。而秘魔崖之水瀑为最甚。这便形成一派惊心动魄的水体景观。昔有“高亭开大,此乐谁与比”诗句赞此。

  第七景·水谷流泉。八大处山林古刹之景固然很美,但却因水少而令人遗憾。灵光寺和龙泉庵虽有泉水汇而为池,但山涧之中却略显干涸。只有到了夏秋天作大雨时,各山谷方随之现出不息之水流。泉流亦随雨量多寡而变化。且山谷之中林木茂密、浓荫宜人。树下巨石形貌各异,有的如床如枕,有的如凳如几,人到此间或卧或立,或坐或倚,静静谛听流泉呜咽之声,真恍入清凉世界,早经忘却人间一切烦恼之事,弥天暑气也顿然消去。

  第八景·高林晓日。出秘魔崖,沿证果寺门前小盘道下行至南面水井,此处树木成林,茂密非常,且均高大参天。日出东坡,光照林梢之时,愈发觉得明暗浓淡别有意趣。唐诗所咏:“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似不啻此处之景。其林气之清新,环境之幽雅,古木之虬屈,日光之闪耀真令人有一种不可思议之快慰。

  第九景·五桥夜月。八大处原有五座较有名气的桥。一为长安寺的长安桥,二为西山饭店的翠微桥,三为救世军的绿板桥,四为柳溪北端的同济桥,五为三山庵下的万善桥。此五桥南北相望,形如贯珠。每当明月中天,或徘徊信步,或倚仗独处,夏则听泉,冬则看雪,观谷陵之苍茫,望长空之皎洁,别有一番清静气象。

  第十景·深秋红叶。此为八大处一大胜景。霜秋一到,三山之上的黄栌树、火炬树、元宝枫以及柿子树、核桃树和山花椒等等,黄时薄山碎,金迎风闪烁,红时又如二月鲜花处处流丹。加之橡树、青松翠柏,赤橙黄绿交相映衬,景色分外迷人。

  第十一景·虎峰叠翠。虎头峰委实并无险峻之概,唯有层层巨岩石质骨露,峭然突起,却也十分引人注目,春夏之际,峰下翠柏层层叠叠、蓊蓊郁郁、莽莽苍苍、生机勃勃煞是可爱。实为西山诸峰中不可多得者。

  第十二景·层峦晴雪。“西山晴雪”为燕山八景之一。然翠微、平坡、卢师三山亦属西山之脉,此处峰峦起伏,沟壑纵横,殿塔俨然。冬日瑞雪初霁,一派银装素裹,气象何止万千。只引得无数游人欣然往来,踏雪寻幽,摄影留念。

       (人文之光网综合整理,信息来源于西山八大处公园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