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遗址公园

来源:人文之光网  发布时间:2021-07-09

西洋楼景区残雕石柱遗存  图片源自网络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9年),亦称“圆明三园”,是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万春园的统称,是清代行宫式御园,占地350公顷(5200余亩),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2100亩),有园林风景百余处,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

  一 名称由来

  “圆明园”由康熙皇帝命名。康熙皇帝在把园林赐给胤禛(后为雍正皇帝)时,亲题园名为“圆明园”正是取意于此。雍正皇帝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

  二 历史沿革

  圆明园约始建于1707年,即康熙四十六年,圆明园的鼎盛时期,当始于胤禛继位的雍正元年。从雍正开始,历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有近140年的时间,都在圆明园园居理政,该园遂成为与紫禁城互为表里的第二个政治中心,特称为御园。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10月18日,侵略军纵火焚烧了圆明园,这场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又一次遭到破坏。民国时期,因为保护不利,圆明园遭到进一步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76年正式成立圆明园管理处,1988年6月29日,正式向社会开放。

  三 盛时圆明园

  盛时圆明园,从雍正元年(1723年)拉开序幕之后,得到迅速发展。到乾隆九年(1744年),圆明园四十景全面竣工。乾隆十年,开建长春园(早期曾俗称东园)。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归并熙春园,俗称东园,也就是今天的清华园。两年后,又归并春和园(康雍年间为康熙第十三子胤祥的赐邸花园,园名交辉),改名绮春园,俗称南园。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再归并淑春园,不久改名春熙院,也就是今天的燕园。除此之外,圆明园福园门南边,绮春园西墙外的澄怀园,俗称翰林花园,在圆明园盛时,也一直是南书房和上书房翰林的值庐,其看守和修理事项,都归圆明园总管大臣直接派员经理。在管理体制上,澄怀园当是圆明园的一座附属花园。这样算起来,雍乾时期的圆明园,已包括圆明五园加一个附属的翰林花园。

圆明园方壶胜境复原图  图片源自光明日报

  圆明园面积最大时,占地400多公顷(即6000多亩)。其著名景点最多之时,超过100处;建筑总面积也有20余万平方米,超过了故宫。在园中,仅皇帝御制的各种牌匾就有1000余块,这也是历代皇家园林中所绝无仅有的。乾隆皇帝在《圆明园后记》中,曾赞叹该园说:其“规模之宏敞,丘壑之幽深,风土草木之清佳,高楼邃室之具备,亦可称观止,实天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

  的确,就园林规模之宏阔,风景之富美多彩,文化内涵之丰厚,乃至世界影响之巨大等多方面而言,圆明园都堪称中国古代园林文化的集大成之作。1743年11月,在京的法国传教士王致诚,曾从北京发出著名的《致达索(M.d’s Assaut Toises)函》,向友人详尽而生动介绍并高度赞美了圆明园,称其为“万园之园”、“无上之园”。该函在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特别是在英国,引起很大反响。圆明园的美名,从此也渐为欧洲所知晓。

  以圆明园为代表的中国园林艺术传到欧洲后,帮助改变了过去欧洲那种单调的、层次不足、无掩映、一览无余、整齐对称得有点僵硬的所谓古典主义造园艺术,使之获得了一种新的艺术活力。在欧洲,逐渐兴起一种中国式的新式花园,由于英国人较早将其引入实践,故又被称之为“中英式花园”。

  可以说,在乾隆时期,圆明园等艺术杰作,已经开始为中国古典园林赢得崇高的国际声誉和美好形象。不过,圆明园更为广泛地为西方人和整个世人所知,却还是在它遭受毁灭之后,确切地说是在其遭受毁灭之时。这不仅是圆明园的不幸,中华民族的不幸,也是世界文明的一大悲剧。当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听到英法联军无耻地焚烧圆明园的消息时,他以无限愤恨和惋惜的心情写道:“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为外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遥远的亚洲文明的倩影。”

  圆明园代表了18世纪中国皇家园林艺术的最高标准,被誉之为“中国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对于中国古代园林文化来说,圆明园无疑是一个“集大成”性的硕果,或可称之为“集锦式”的杰作。

  四 主要景点

  圆明园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水乡园林的委婉多姿,同时,又吸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在整体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谐完美,体现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是当时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园林。乾隆皇帝说它:“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圆明园不仅以园林著称,而且也是一座收藏相当丰富的皇家博物馆。园内各殿堂内装饰有难以计数的紫檀木家具,陈列有许多国内外稀世文物。园中文源阁是全国四大皇家藏书楼之一。目前,遗址开放区内的长春园、福海景区基本再现了盛时园林风貌。西洋楼景区因多有残雕石柱遗存,已成为遗址公园的形象代表。

  正大光明殿:正大光明殿是圆明园的正殿,皇帝每年举行生日受贺、新正曲宴亲藩、小宴廷臣、中元筵宴、观庆龙舞、大考翰詹、散馆乡试及复试的地方。殿上悬雍正手书“正大光明”匾额,殿堂7间,前面有宽大的月台,东、西配殿各5间。

  勤政亲贤殿:勤政亲贤殿即养心殿西暖阁前室,位于正大光明殿东面,为盛暑时皇帝办公之处,有殿堂5间。北设宝座,南为窗,东有板墙开门,与养心殿明间相通,为皇帝召见大臣之所。窗外抱厦内围有木屏,与明间相隔,较为隐秘。现为宫廷生活原状陈列。

  九州清晏:九州清晏位于前湖北岸与正大光明殿隔湖相望,由三进南向大殿组成,第一进为圆明园殿,中间为奉三无私殿,最北为九州清晏殿;中轴东有"天地一家春",为道光出生处;西有“乐安和”,是乾隆的寝宫;再西有清晖阁,北壁悬挂巨幅圆明园全景图,原图现存法国巴黎博物馆;道光十年又在“怡情书史”附近建起“慎德堂”等殿宇,都是皇帝寝宫;道光十六年,圆明园殿、奉三无私殿、九州清晏殿。大水法:位于远瀛观高台之南,为石龛式,内有一座七级水盘,顶端有一大型狮子头,水盘喷水可以形成七层水帘。

  观水法:大水法对面就是观水法,观水法坐南朝北,是清朝皇帝观赏大水法喷泉的地方。观水法正中石台上设宝座,其后是由五件石雕并列而成的大型石屏风 蓬岛瑶台遗址:蓬岛瑶台一景,正是仿照李思训(唐代著名画家、651年至716年)的“一池三山”画意建造的。园盛时,福海端午龙舟竞渡,皇帝率王公大臣在西岸“望瀛洲”亭观阅,皇太后及后妃内眷则在蓬岛瑶台欣赏。

      (人文之光综合整理,信息来源于首都之窗、北京旅游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