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新的社会阶层研究报告》(调研报告)

来源: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5-22

  【编者按】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自1987年设立以来,经过连续十四届的评选工作,已成为首都社科界知名度高、公信力强的品牌奖项。第十五届奖项评选工作于2018年度开展,经过系统初评、复评、市评奖委员会总评、向社会公示等程序,共有208项优秀成果获奖。获奖成果是三年来首都哲学社会科学界成果产出的集中体现,显示出鲜明的实践品格和理念创新特色。人文之光网将陆续刊登特等奖和一等奖的成果简介,供各界参阅。


北京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获奖作品

  新的社会阶层内部分化比较严重,构成和成份复杂,收入水平、社会地位、利益诉求及政治态度等方面差异性明显,且一直处于快速变化之中,研究难度很大,其中的自由职业人员甚至是研究的盲区。《当代中国新的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基于四次调查数据,系统梳理了新社会阶层的主要特点和面临挑战,从作用发挥、社会风险、引导路径等方面展开深入分析,并在数据和材料的对比中,加强对新社会阶层的规律性和趋势性研判。此外,还对中国历史上新社会阶层的治理经验进行了梳理和思考,对意识形态输出性强的文化领域新的社会阶层进行了专题研究,对社会关注度高的网络主播群体进行了典型研究,对影响力逐渐增强的新兴青年群体进行了趋势研究。整个报告既有全景透视式的立体画像,也有对具体重点群体的细致精准素描,首次形成了有关当代中国新社会阶层的完整系统认知。主要特点如下:

  1、突出研究的“中国视角”和“时代特色”。不同于一般基于西方社会分层理论的阶层研究和纯学理分析,课题组紧紧围绕当代中国新社会阶层的现实问题,三年来走遍中国二十余个省市,与新的社会阶层不同群体深度入场、共情交流、抽离研判,获取大量实证数据和质性材料,经由制度、文化、历史等多个维度的延展,对当下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做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研判,丰富了中国社会阶层研究的视角,特别是对体制外中等收入群体的认知,拓展了我国社会学研究的视域,对梳理中间阶层的社会经济影响,理解当前中国的社会分层与社会结构,具有重要的原创性学术价值。

  2、融通多个新兴群体,提炼总结阶层共性。如何描述或划分中国的阶层结构,是社会学的重要议题和难题。研究报告从新社会阶层的视角出发,重视从关系性模型视角看待阶级阶层结构,不仅停留在阶级阶层成员所拥有的收入、消费品等资源的状况上,而且也更关注阶级阶层关系如何导致了经济利益、社会福利、就业与政治机会等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平等,在阶级阶层关系中居于不同社会位置的成员,是否形成了相近的地位认同、社会政治态度,是否有可能发生维护自己的既得社会资源或争取新的资源的集体行动等等。研究报告中提出的一些观点,涉及到转型社会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以及与之相应的次级制度安排同阶级阶层关系的内在联系、阶级阶层结构的定义和特征的揭示、阶级阶层形成的标志和形成程度的判断等。

  3、政策建议转化率高、落地性强。报告始终紧扣国家和时代发展的脉搏,以新社会阶层的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在充分占有和分析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指明政策未来的可能方向进行趋势研判。报告中谈到的三种关系的处理(强弱群体和强弱组织的关系、责任追究和有限豁免的关系、重点培养和普遍撒网的关系),成立行业联盟,搭建枢纽性平台,创新人才评价方式,健全选拔使用机制,探索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分级管理的办法等,都在新的社会阶层工作中被中央、北京市和有关部委采纳。

  (文章来源于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办公室)

 

社科普及活动

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
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理论研究成果,普及理论知识,人文之光网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

//51tongji //51tongji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