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是时间绵延的见证者,也是文化符号的承载者,它不但反映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也反映人们的情感、风俗和宗教信仰。笔者认为,文物叙事可以从器、美、道三个方面同时发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样才能“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详情】
新业态的萌生勃发及其呈现出的新运营模式,难免会产生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这样的情形下,是默认新业态的市场法则,还是严格遵从现行监管制度,成为探索推进互联网新业态发展及治理的重要命题。【详情】
只要有高质量的内容为基础,知识群体的参与和“碎片化”的传播方式并不是问题,反而是激发公众知识兴趣、推动知识大众化传播变革的动力和优势。【详情】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引领一个国家和民族不断前进的灯塔。一般来说,可以将理论创新分为四种类型,即应用创新、增量创新、集成创新、范式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我们需要植根中国大地,持续推进理论创新,更好满足实践需求。【详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必须大力弘扬伟大奋斗精神,脚踏实地、辛勤劳动、艰苦创业,以持续不懈的奋斗与努力,创造未来美好生活。【详情】
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是首都发展的要义。理论宣讲工作在理论普及、教育动员、解疑释惑、凝聚共识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需要发挥好理论宣讲排头兵作用,建立需求统筹机制、参与互动机制、问题解决机制、评估反馈机制,更好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形成生动实践。【详情】
“新基建”作为新兴产业,一端连接着巨大的投资与需求,另一端连接着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既能增强基建稳增长的传统属性,又可以助推创新和拓展新消费、新制造、新服务,是化解疫情不利影响、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方法,也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面对这场“新基建”热潮,我们必须冷静思考,摒弃“旧思维”,从实际出发,坚持理性务实、积极稳妥、健康有序,方能事半功倍、行稳致远。【详情】
都市圈发展通过疏解核心城市的结构性矛盾、扩展城市化空间,小分散、大集中,实现大城市超大城市的转型升级。都市圈的发展,重点是“圈”的发展,通过“圈”与核心城区的结构调整和再平衡,提升城市发展的空间、质量、效率和可持续性。【详情】
2月3日,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要求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努力保持生产生活平稳有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继续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而努力。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题中应有之义。【详情】
新中国成立70年的丰功伟绩和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伟大目标的实现最终都要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准确理解和把握历史脉络,才能步伐矫健地走向未来。【详情】
最近一段时间,美国在世贸组织先后提交两份关于讨论发展中成员地位问题的提案。大多数发展中成员表示反对,强调要求发展中成员放弃“特殊与差别待遇”,与世贸组织的原则不符。一个国家是不是发展中国家,显然不能根据美国的利益来界定,也不能由美国一些人说了算。【详情】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新型开放大国,中国如何看世界、如何与世界融合发展;处于调整、变化的世界,如何看中国、如何共建开放型经济体系,这是国内外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以高水平开放推动形成改革发展新布局,不仅对自身中长期发展有着重大影响,而且将给世界经济增长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带来重大利好。【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