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韧性“韧”在哪里

来源:《学习时报》  发布时间:2024-05-10

大运河北京通州段水清天蓝岸绿  图片来源:求是网

  “推进韧性城市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对新时代城市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城市对于各种风险的适应、应对能力,以及城市安全预防和基本运行保障建设,成为制约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的痛点和难点。

  韧性,原意为“再跳跃一次回到出发点”。城市经济韧性,指的是城市经济领域遭受一定冲击与干扰后的恢复能力。一般而言,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即使经历一定的内部调整和外部冲击,经济仍能平稳运行,这主要得益于城市经济的韧性特征。然而,随着经济活动逐渐成为城市的中心工作,市场波动、就业压力等社会经济问题日益多发频发,严重影响城市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进而影响城市的韧性和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城市要具备灵活的经济结构、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强大的创新能力,更好回应和满足人民群众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更好吸引和留住人才、资金,形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空间。此外,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社会结构的日益复杂,公共安全隐患、突发事件等对城市的稳定和发展带来直接冲击,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加剧,使得城市的治理环境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这就要求城市系统要具备较强的韧性和反应力,加强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多元化的治理格局,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城市经济韧性“韧”在哪里?如何增强城市的经济韧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城市经济韧性,“韧”在创新能力的牵引上。创新是经济活动中最为关键的适应性行为。创新能力较高的城市,通常具有较强的危机意识和学习动员能力,在城市经济体系遭遇不确定风险冲击时,可以快速组织经营主体及时适应、消化、减缓风险挑战,开展经济结构调整,进行产业发展升级,找出抵御和破解的路径,降低风险的发生频率和损失程度。即使出现风险冲击较为严重的情形,经济体系遭遇重大打击,具备较好创新能力的城市,也可以发挥知识溢出的良好效益,协调统筹各方面资源要素,转换原有经济发展模式,摆脱既有产业路径依赖,开辟全新领域赛道,实现经济换道领跑,推动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现阶段,城市作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必须坚持把创新摆在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全面激活创新创造的“源头活水”,点燃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集成创新资源,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深化产学研用结合,推进创新技术协同攻关,多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成果。

  城市经济韧性,“韧”在产业结构的多样化。产业结构是构建城市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一个城市的经济体系面临外部环境变化、不确定风险冲击时,产业结构是较为单一还是相对多样,是较为落后还是相对高端,直接影响城市抵御、适应风险的能力和水平。一般来说,产业结构相对多样化的城市,会具有类型较为丰富的产业,城市的经济体系也就具有了差异化的要素需求、产品供给和市场对象。当城市经济体系受到危机冲击或者风险挑战时,产业多样性扮演着“冲击吸收器”的作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城市经济出现严重下滑的风险。相反,如果产业较为单一,城市经济则极易受到相关特定资源、要素和市场冲击的影响,城市的经济波动幅度就会增大,城市抵御经济风险的韧性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当前,我国城市发展正处于从增量扩张向存量提质转变的关键时期,要求既要升级传统产业又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既要注重实体经济支撑又要增强虚拟经济动能,全力构建城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城市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促进城市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育壮大城市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城市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要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前沿产业发展,制定实施未来产业发展规划,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新质生产力带动全产业更新,不断塑造城市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城市经济韧性,“韧”在经济集聚的向心力。经济集聚是一种空间演化状态,具有要素投入规模性和报酬递增性等特征。一方面,城市具有较好的经济集聚度时,会减少经济主体的寻租成本,有效降低要素、资源、设备以及相关服务的价格,从而吸引更多的要素、资源和企业集聚,带来更大的经济规模以及技术、知识、人才、信息等高端资源的交汇。这就提升了城市经济体系调整自身结构、适应新的外部环境的水平,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经济竞争力,提高城市经济体系抵御冲击、吸收冲击的能力。另一方面,经济集聚容易产生资源配置效应、共享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等外部效应,当城市经济体系遇到风险挑战时,也更容易孕育出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提升城市应对风险的韧性。当前,城市间的竞争日益加剧,要想高水平统筹城市经济的规模与效益、活性与弹性、健康与稳定,就须着力提升经济集聚的向心力,让城市在应对风险挑战中保持定力、展现韧性。要提升城市政策配套的精准度,提高金融、法律、商务等生产服务的供给效能,打造更加公平、更加高效、更加有序、更加安全的经济发展环境。要注重完善交通、电力、网络等城市基础设施,优化教育、医疗、养老等城市公共服务,为城市经济集聚提供良好的公共环境支撑。

  (来源:《学习时报》2024年5月8日,第2版;作者:周楠)

社科普及活动

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
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理论研究成果,普及理论知识,人文之光网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

//51tongji //51tongji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