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学习时报》 发布时间:2025-11-14
东北抗日联军作为抗战时期党在东北地区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在长期对日斗争中,由于面临的斗争形势异常复杂严峻,需要持续通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来增强部队战斗力、应对内外挑战。《救国时报》作为党在海外创办的政治性报刊,其办报理念充分体现了党的革命理论与策略,是东北抗联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和独特缩影,从《救国时报》的报道文章以及传播用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看出东北抗联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经验。

1980年版《救国时报》影印本
根本前提在于坚持党的领导
《救国时报》是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在法国巴黎创办的政治性报刊,陈云、陈潭秋和吴玉章等为报纸的编辑出版作出了重要贡献。报纸创办以后始终秉持抗日救国主张,时刻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原则。《救国时报》从创办开始就明确以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宗旨,所载文章的一个共同属性,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宣传抗日救国思想与策略,将党的领导贯穿办报发文的始终。其第一期第一版以显著标题刊登了杨靖宇领衔发表的文告,即《东北抗日联军呼吁关内军政领袖“诸公即不救东北宁不自救枪口一致对外建立抗日联军”》,号召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各阶层力量共同抗日,这一文献正是东北抗联坚持党的领导根本原则的历史诠释与有力印证。
在思想上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体现党的思想领导。《救国时报》在办刊出版过程中始终注重宣传党的思想理论,特别是该报将宣传报道毛泽东的思想与事迹作为重要内容,刊发毛泽东的著作、生平、图片等35篇,其中包括《中共领袖毛泽东先生在中国共产党苏区党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提纲及结论》(即收录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的《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等代表性文献,这些重要文献通过《救国时报》在东北地区广泛传播,成为东北抗联学习贯彻党的思想理论的重要途径,也充分印证了党的思想领导在东北抗联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政治上宣传党的抗日纲领,体现党的政治领导。《救国时报》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第一期刊载了《中国共产党告全国民众、各党派及一切军队宣言》,这篇宣言重申了1935年10月1日在《救国时报》前身即《救国报》上刊登发表的《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的抗日救国主张,号召全国各族同胞团结抗日。《救国时报》先后刊载了一系列党的抗日救国重要文献,出版后经过由杨松主持创建的国际交通线等多方努力传入东北,为东北抗联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抗日统一战线策略主张提供了宝贵指引。
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抗日大局
创办《救国时报》的目的之一就是服务于抗日宣传。《救国时报》以大量生动有力的报道文章与宣传图片,直观形象地阐明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必然性。1936年10月30日,陈云以化名“史平”发表《“诚意”和“基本准备”》一文,指出,“中国的抗日战争,如果没有人民积极地在敌人的前后左右参加战争的各方面活动与拥护,抗日就不能胜利”,肯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抗日斗争的正确性,彰显出鲜明的人民立场。东北抗联在运用《救国时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尤其强调抗日主张对部队自身建设的引领。杨靖宇高度评价《救国时报》的价值,认为“有此好报纸诚不可多得”。该报对于东北抗联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凝聚将士士气、高举团结抗日大旗具有无可替代的历史作用。
东北抗联与《救国时报》血脉相连,存在着互为支援的紧密联系。一方面,《救国时报》成为东北抗联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媒介。抗战时期,党在东北地区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长期坚持敌后抗战,在与日伪军残酷斗争中,迫切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凝心铸魂的作用,《救国时报》恰恰起到了思想宣传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东北抗联为《救国时报》办报实践提供坚定支持保障。东北抗联在极其艰难的敌后抗日斗争中,尽管面临着来自日伪军的极限军事压迫、自然环境的极度恶劣以及与党中央长期失去联系等诸多复杂问题与挑战,但是东北抗联依然想尽办法以实际行动支援《救国时报》。1935年12月9日、1936年11月15日、1936年12月28日出版的《救国时报》连续刊登了对东北抗联主要将领的鸣谢启事,主要是感谢东北抗联对《救国时报》的筹款捐助。由此可见,东北抗联对内通过《救国时报》宣传教育抗联队伍团结抗日,对外以筹款捐助的方式支援《救国时报》办报出刊,展现了思想政治工作“内通外达”的特点,而无论在部队内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还是积极支援《救国时报》,其落脚点都在于团结抗日。
重要方式在于注重宣传教育
注重宣传教育是东北抗联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式,东北抗联注重利用与发挥《救国时报》的媒介作用开展务实有效的宣传教育。其主要方式有:一是组建《救国时报》宣传教育队伍,依托组织渠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东北抗联在借助《救国时报》开展部队内部思想政治教育时,有着明确的组织依托。例如,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在政治部内部设置宣传队,专职承担宣传任务,其中就包括通过《救国时报》宣传党的抗日主张,这些工作在潜移默化中起到教育官兵、感召群众的作用。二是发挥《救国时报》宣传教育功效,依据政治教材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救国时报》是东北抗联开展思想政治宣传教育所采用的主要政治教材之一。例如,1936年11月15日,《救国时报》第67期刊发陈云以“史平”名义撰写的《革命运动的发展与奸细的活动》,论述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背景下反奸细斗争的重要性和识别奸细的方法。这篇文章传入南满后,杨靖宇组织部队官兵进行学习,将文中重要观点与南满抗日斗争实际形势紧密结合,创造性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三是聚焦《救国时报》宣传教育对象,指向部队基层官兵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抗战时期,东北抗联在部队内部开展思想教育的具体方式往往通过组织基层官兵研读代表性政治教材来推进。例如,东北抗联第一军军部曾下令要求全军将士认真研读《救国时报》并开展分组学习讨论,强调战士们通过《救国时报》了解把握国际国内形势,更加清晰认知抗日战争的正义性,坚定抗战最终取得胜利的必胜信念。东北抗联利用《救国时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将具体对象一直延伸到基层官兵,激励了抗联队伍的抗日斗争士气,是东北抗联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实现方式。
(来源:《学习时报》2025年11月14日,第5版;作者:曲向东;图片来源:中新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