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北京
全部 党建 历史 经济 教育 科技 建筑 交通 体育 旅游 地理 文艺 民俗 伦理
奥运遗产与城市更新的协同效应

来源:《北京日报》  发布时间:2022-04-11

  “重大节事”作为一种规划和城市更新工具,既是文化层面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城市品牌影响力的有效手段,又是物质层面对城市空间形态和基础设施优化调整的良机。

  奥运会是一种特殊的城市重大节事,激发和带动城市更新的作用不容小觑。与以街区为单元的城市更新实施路径相比,以“重大节事”为工具的城市更新路径,是一个强调区域协调统筹、基础设施完善且时空跨度较长的过程。同时,基于奥运项目布局应有效利用城市废旧或衰败地块的理念,让奥运对城市更新的带动作用更为突出。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奥运主办城市办奥策略的总体趋势是从重点建设大型体育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转变为借奥运经济推动城市可持续更新。

  以奥运盛会为催化剂助推城市更新,在“双奥之城”北京获得了彰显地域特色的创新实践。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以“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为价值追求,以奥运促城市交通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奥运项目选址与城市发展轴线和城市更新规划相契合,注重延续北京城市中轴线文化内涵,城市物质硬环境和文化软环境得以共同提升。2022年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办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落实“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在奥运规划与城市更新协同融合方面体现出两大特征:第一是把奥运战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开创奥运与城市区域共赢发展的新格局。第二是推动了产业园区和老旧厂房改造更新和转型升级,让老工业遗存重焕生机。

  国际奥委会颁布的《奥林匹克2020议程:奥运会新规范》高度重视城市可持续性发展,将可持续性列为基础性主题之一。北京冬奥会是该议程颁布之后,第一届从筹办之初就全面规划管理奥运遗产的奥运会,确定了“创造奥运会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新典范”总体目标。正如《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2020)》所指出的,举办奥运会不仅要实现赛会精彩,其更大的价值在于为公众、主办城市、国家以及奥林匹克运动带来更多可以长期受益的有形或无形的奥运遗产。奥运理念从赛会模式向可持续性遗产模式之转型,体现了奥运遗产所具有的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深远意义。

  城市更新的力量在于连接城市的过去与未来。可持续性城市更新是一种基于民生导向和环境导向,推进城市环境、经济社会以及居民生活协调永续发展的城市更新模式。奥运项目应既满足举办奥运会的需求,更着眼于城市的长远发展。奥运遗产应以可持续利用与更新为目标牵引,实实在在地惠及城市与人民,尤其要避免奥运场馆成为华而不实难以利用的“白象”。比北京早一步进入存量更新阶段的英国伦敦,2012年奥运会将伦敦东区斯特拉特福更新融入奥运战略,奥运会之后该区域城市更新持续推进,建成保障性住宅区和城市公园,成为伦敦新的活力中心。2002年北京奥运会筹办阶段提出了“健康遗产”的概念,即奥运会对举办城市乃至整个国家人群健康所产生的具有延续效应的影响。作为世界上可持续更新利用最好的奥运遗产案例之一,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这片“通往自然的轴线”,现在不仅成为北京改善环境健康的绿肺,也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乐土。总体上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形成的一大批奥运遗产,有力支撑了城市可持续更新。2019年北京冬奥组委发布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战略计划》将奥运遗产进行了分类,其中环境遗产、城市发展遗产和区域发展遗产,都将在后奥运时代助力城市空间可持续更新,实现奥运与城市和区域共赢发展。其中,奥运遗产在进一步推动首钢园区转型发展、强化区域交通可达性、推进区域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特色地产更新营运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等方面,成为可持续性城市更新的重要促进因素。

  奥运与可持续性城市更新之间的协同效应,尤其是如何通过举办奥运促进城市复兴,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重要课题。奥运城市的实践创新说明,奥运战略只有与城市更新目标愿景有机结合时,才能更好地助推城市可持续发展。

  (来源:《北京日报》2022年4月11日,第10版;作者:秦红岭,北京建筑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图片:原文配图)

 

扫一扫关注

人文之光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