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北京
全部 党建 历史 经济 教育 科技 建筑 交通 体育 旅游 地理 文艺 民俗 伦理
抬花轿

来源:《北京晚报》  发布时间:2021-05-17

      老北京有句歇后语:“大姑娘上轿——头一回。”说的是过去闺女出嫁,都要坐着轿子从娘家抬到婆家,这也是那时的风俗。旧社会在封建思想的统治下,有钱人未出嫁的姑娘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门指的是大街门;二门指的是正院前的垂花门。姑娘要养在深闺,“闺”是指未出嫁女子居住的内室,因此有“大家闺秀”一称,如果自家闺女抛头露脸儿,是有辱姑娘声誉的。

  结婚出嫁称为“出门子”,走出闺房到婆家,那一路上也是不能被人看见的啊!而且脚还不能沾地,所以就必须掩盖得严严实实,头上盖着“盖头”,坐入封闭式的花轿,世俗认为这样子才算明媒正娶。

  家里有闺女的都得嫁人,所以抬轿子就成为一个行业了。轿子也分等级,有钱的大户人家,要租用八个人抬的花轿,称为“八抬大轿”,轿子的颜色是以吉祥欢乐的大红色为基调,上面绣着牡丹花和喜字,下面四周围幔绣着海水江崖图案,看起来又漂亮又富贵喜庆,要不怎么叫“花轿”呢!

  和车行一样,那时有轿子铺,需要用时提前预订,按价位选轿子配轿夫。大轿子配八个轿夫,身穿整齐的绿色架衣,长袍大襟,腰系宽带,头戴毡帽儿,脚穿黑布靴子,这套行头由轿子铺统一打理。除了新娘乘坐的花轿外,还要准备两顶小些的轿子,一顶给婆家派来的“娶亲太太”乘坐,一顶是给娘家的“送亲太太”乘坐。这两位中年女性挑选可是有讲究的,必须是“全可人儿”,何谓?就是亲属俱在的人。例如:父母双亲健在,丈夫、儿女、兄弟姐妹齐全,这种人被认为是最有福气的人,请到“全可人儿”主持迎亲事儿,是大吉大利的象征。当然这种人现在是没地儿找了。

  一切准备好了,都听轿子前面那个领队的口令,在他的指挥下,“哗哗哗”八个轿夫同时抬起,领队又一呼喊,轿子起步,轿夫都迈着小碎步,整齐划一,“唰唰唰”地蹭地皮稳步前行,这轿子出门的仪式感,就让街坊邻居喝彩不断,那也是给娘家露脸的事儿。

  在花轿前面还有乐队吹吹打打,开道锣前面引路,后面跟着吹号的、大鼓、大等。一家娶媳妇,半条胡同热闹,我们这些孩子兴奋地跑前跑后跟着看,嘴里还学着喇叭“喂儿喇哇啦”地叫唤,这也是周围街坊四邻的欢乐大聚会。

  有钱人就摆场面,轿子气派轿夫多,小户人家闺女出嫁,花费少但一般也得雇轿子。像老舍先生的名作《骆驼祥子》里的虎妞,这样一个开车厂刘四爷的女儿,和她老爹闹翻了,拍着胸脯说:“我要出回门子,还是非坐花轿不出这个门。”可见当时坐轿子结婚是普遍的,只不过量力支出,大小不同而已。

  这些抬轿子的和轿子前面举红绿伞,打执事的人,都是轿子铺临时雇用的,这些穷苦人每天到轿子铺门口等活儿干,抬轿子的工钱,按路程远近而定。办事儿的人家,把各种费用打总儿交给轿子铺,再由老板分发给轿夫。另外客人赏的酒饭钱,也由管事儿的代领,再分发给每个人,那从中克扣是必然的。

  现在的交通工具这么发达,娶亲时名车长龙已不少见。但也有特意要感受过去结婚仪式的。我见大饭店郡王府门前又有了花轿,轿夫一切装束如从前,吹打绕门前广场一圈,据说价格还很贵,看来复古娶亲坐轿,也是时髦了。

      (来源:《北京晚报》2021年5月14日,第27版;作者:何大齐;图片:原文配图)

扫一扫关注

人文之光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