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北京
全部 党建 历史 经济 教育 科技 建筑 交通 体育 旅游 地理 文艺 民俗 伦理
迎接党的二十大 奋进路上看变化 | 朝阳站:星火涅槃

来源:《北京日报》  发布时间:2022-10-14

  编者按:

      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经历了大规模的首都建设,发展了首都经济,在新时代,开启了首都发展的新征程。当前,全市上下正在为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从2022年8月11日起,《北京日报》刊发“迎接党的二十大 奋进路上看变化”系列专题,通过重温党报生动记录,回顾七十多年来首都北京接续奋斗的光辉历程,展现从北京发展转向首都发展的历史性变化。

      即日起,我们将持续转载该专栏相关文章。今天为大家带来第九篇文章——《朝阳站:星火涅槃》。


  在东四环外姚家园路北侧,有一座端庄现代、充满科技范儿的高铁站。别看它的模样新,其实它已经存在了半个多世纪,最早叫星火站,曾是北京铁路线上繁忙的货运站。今天,它是北京“十四五”期间开通的首条高铁——京哈高铁始发终到站。它的变化,见证了北京铁路在首都建设和发展进程中的沧桑巨变。

2021年1月,新落成的北京朝阳站。安旭东摄

  60年代人多货多运送忙

  北京朝阳站的前身星火站,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风乡辛庄村,始建于1966年。这个富有时代特色的站名源于车站当时所在的星火人民公社(六里屯乡),后来星火公社改回六里屯乡,车站的名字却保留下来。

  建站之初,星火站被定位为北京段和通州段之间的货运编组站,是京包铁路和东北环线上的重要一站,同时也是多个方向接发列车的中间站。它连接着周围的东北郊粮油仓库和棉花储备库等。从包头驶来的煤车在这里装卸,供应着酒仙桥地区众多的有线电器材厂、无线电器材厂和751热电厂的能源。

上世纪90年代的星火站。 杨雨和摄

  当时在京包线上工作的养路工人高贵民回忆,曾经的星火站很热闹,人很多,货更多,任务重的时候用3台调车机卸车装车都忙不过来。当年车站内外汽笛鸣响,红皮、绿皮的客运、货运火车交错经停,候车大厅内旅客人影绰绰,小商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发车时的铃声急促有力。

  高峰时期,星火站每天进出超过1000次列车。来自全国各地的土特产、木材、粮油、煤炭、钢材等源源不断地从星火站运进运出。供应北京市的物资,约有五分之一从这里发往全市各个站点。曾经的星火站为首都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凭借靠近酒仙桥电子工业基地的优势,星火站还是北京铁路分局率先使用无线电话调车信号系统的车站。据本报1983年8月7日2版《提高运输效率 保障人身安全》报道,在京郊星火车站宽阔的调车场上,一列50多节的超长列车正在大曲线线路上,使用北京铁路分局研制成功的无线电话调车信号系统进行甩挂调车作业。过去,调车员使用手旗或手势做为调车信号,遇有恶劣天气或长大弯道作业,瞭望很困难。采用无线电话调车信号系统后,每列列车作业时间比过去缩短35分钟至45分钟,提高效率20%以上。

1983年8月7日,《北京日报》2版

  为进一步提高星火站的转运能力,上世纪80年代,北京在双桥站至星火站之间修建了北京最长的铁路栈桥——高碑店大桥。据本报1983年8月13日1版《高碑店大桥动工兴建本市最长的铁路栈桥》报道,全桥有59个桥墩和2个桥台,总长1005米。它跨越京承(德)上下行铁路和百(子湾)双(桥)下行线,形如弯月,蔚为壮观。高碑店大桥的建成为加速北京铁路枢纽十字疏解工程奠定了基础。

1983年8月,双桥站至星火站之间的高碑店大桥开始兴建。

  星火站作为进入东北铁路环线的必经车站,也曾办理客运业务,多趟前往包头、张家口的列车在此停靠,去往莫斯科的国际列车也从这里经过,但不停车。

  产业转型升级货运需求降低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星火站周边重要的仓库、厂房开始陆续搬迁。曾被誉为“共和国电子工业摇篮”的酒仙桥电子城,此时由于城内诸多老厂面临厂房破旧、设备老化、产品滞销等问题,启动了大刀阔斧的转型升级。以北京有线电器材厂(738厂)、北京电子管厂(774 厂)、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718厂)、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三分厂(798厂)等为主的一批电子城老厂,将生产基地逐步向西、向北腾挪推进,与中关村电子城、空港工业园区等首都新兴工业区相融合。(2004年8月26日《北京日报》1版,《绝地之战——北京中关村电子城老工业基地改造纪实》)

2004年8月26日,《北京日报》1版

  星火站周边许多闲置的老厂房纷纷变身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成为引领京城时尚设计产业的潮流基地。751热电厂原是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五分厂,主要承担着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所有生产部门和科研院所电、水、热、煤气、特种气体等动力供应及服务。20世纪80年代,751厂改制为国营北京电子动力公司,与北京焦化厂、首钢煤气厂并列为首都三大人工煤气气源厂。随着北京市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人工煤气逐步被管道天然气取代。老751厂厂房被改造为751D·PARK北京时尚设计广场,而广场内保留的老火车头和铁轨,成为吸引游客的景点之一。(2006年12月3日《北京日报》1版,《18家老工业厂厂房“变身”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2006年12月3日,《北京日报》1版

  酒仙桥地区的规划改造和北京城市战略定位的明确,使得北京东北部地区对星火站的铁路货运需求大大降低。而1997年4月至2007年4月间的六次全国铁路大提速,进一步降低了星火站在北京铁路车站中的地位。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星火站于1995年6月1日从一等站下降为二等站。1998年,星火站停止办理客运业务。进入21世纪,星火站一天最多只有30多趟列车经停,仅承办一些整车、零担货物到发业务。此时,星火站周边已小区林立,站内天蓝色主体建筑虽然尚存,但100多平方米的候车室早已停用,铁路货运营业厅的大门紧锁,似乎成为京城铁路上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变身全新高铁“北京朝阳站”

  2013年夏天,北京市建设工程信息网发布的一则消息,瞬间打破了这里的沉寂:京沈高铁起点移至星火站,并将在老站基础上建设一座全新的高铁站房。自此,星火站再度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逐渐成为焦点。

  据本报2013年8月2日9版《京沈高铁起点移至星火站》报道,京沈高铁作为客运专线,是北京至东北的一条“大动脉”,2009年时已经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按照最初的设想,京沈高铁在北京境内的始发终到站为北京站,后来为避开周边密集的居民小区,始发终到站由北京站改为星火站。

2013年8月2日,《北京日报》9版

  2019年1月,随着青年路北延框构桥第一根钻孔桩顺利开钻,星火站枢纽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在星火站建设的第二年,即2020年,全国政协委员皮剑龙在全国两会期间建议将“星火站”更名为“北京朝阳站”。经过广泛征求意见,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采纳了这项建议,并将该线路上原来辽宁的“朝阳站”更名为“辽宁朝阳站”。(2019 年1月 3日《北京日报》7版,《星火站开工》)

  2021年年初,京沈高铁北京至承德段建设完工,它与已开通的沈哈高铁、京沈高铁承德至沈阳段共同组成了京哈高铁。北京朝阳站便是京哈高铁的始发终到站,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首都亮相的第一座大型交通枢纽。当年1月22日上午,高寒版“红龙”“金凤”复兴号动车组从北京朝阳站首发,这意味着北京至沈阳、哈尔滨最快2小时44分、4小时52分可达。(2021年1月22日《北京日报》11版,《京哈高铁今日全线贯通》)

2021年1月22日,《北京日报》11版

  随着京哈高铁全线贯通,北京朝阳站正式迎客,北京迈入拥有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北京北站、清河站、北京朝阳站六座铁路客运枢纽和首都国际机场、大兴国际机场两座国际机场的“六站两场”交通运输新时代。(2021年1月23日《北京日报》9版,《北京迈入“六站两场”新时代》)

  崭新的北京朝阳站,站房建筑面积18.3万平方米,是一座拥有7站台15线的一等站。国内站房最大折线玻璃幕墙、可停555辆车的全国面积最大钢筋混凝土结构雨棚上盖停车场、500多组中式藻井吊顶、落地灯营造出的温馨“城市客厅”……北京朝阳站一系列的创新设计,让首都的科技发展成果和人文气质完美融合到一起。等到2023年底北京朝阳站交通枢纽项目全部完工后,乘客从高铁下车后,不必出站,就能搭乘地铁M3线与R4线进入城区。(2021年1月8日《北京日报》9版,《高铁、普速列车、市郊铁路齐聚北京朝阳站》)

  今年6月20日,北京丰台站正式开通运营。到2024年年底城市副中心站建设完成后,北京将迎来拥有“八站两场”的交通运输新时代,首都与全国各城市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从老星火站到新朝阳站的变迁,见证了北京乃至全国高铁建设的飞速发展和铁路运输的全面深化改革。

  助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上台阶

  以北京朝阳站为始发终到站的京哈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高铁的全线贯通,将河北省承德市拉进了首都1小时交通圈,助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迈上新台阶。

2021年1月22日,京哈高铁全线贯通。图为乘务员走过首发复兴号动车组“金凤”。 潘之望摄

  承德位于河北省北部,与天津、秦皇岛、张家口、唐山等津冀的多个地区相邻。据《承德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8-2035年)》,承德要全面融入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成为其中的重要节点城市。同时构建“一核、两轴、两带、三区”,包括“京沈发展轴”和“环京津城镇发展区”。规划中,京沈发展轴的提出看准了京哈高铁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环京津城镇发展区则寄希望于丰宁、滦平、承德县、兴隆4个与京津接壤县,利用毗邻京津的地缘优势实现快速发展。(2019年2月1日《北京日报》10版,《承德城市新总规聚焦京沈发展轴》)

  受惠于京哈高铁的还有天津市蓟州区。2019年1月5日,京哈高铁蓟州站迎来了高铁时代。该站距离蓟州城区2.5公里,由以前的货运站改建而成,此前由于不办理客运,蓟州群众只能看着北京至秦皇岛和东北方向的动车组每天从此飞驰而过。如今,经停蓟州站的列车共11趟,其中5趟是动车组列车。(2019年1月4日《北京日报》11版,《蓟州融入北京半小时生活圈》)借助高铁经济圈的优势,蓟州全力做好承接非首都功能产业转移招商引资工作。截至2021年4月,蓟州开发区已经落地来自北京的企业135家,其中有100家已经落地投产,预计可实现收入41.8亿元,税收2.1亿元。(2021年4月23日《北京日报》9版,《135家北京企业落地蓟州开发区》)

2019年1月4日,《北京日报》11版

  近年来,京津冀轨道交通的一体化发展一路按下加速键。2019年,京张高铁开通运营;2020年,京雄城际铁路全线开通运行;2021年,京哈高铁全线贯通;2022年,京唐城际铁路即将建成通车……截至2021年末,京津冀铁路运营里程已达10725公里,其中高铁里程2355公里。到2035年,“轨道上的京津冀”将正式建成。(2022年4月15日《北京日报》14版,《交通“加速度”并肩向未来》)

  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北京朝阳站,不仅记录了首都功能的优化提升和高铁的飞速发展,也见证了京津冀地区协同向未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将进一步助力首都高质量发展,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一步腾飞插上翅膀。

  (来源:《北京日报》2022年10月13日,第10版;作者:张品秋;图片:原文配图;资料来源:京报集团图文数据库、《星火记忆》)


扫一扫关注

人文之光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