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文之光网 发布时间:2023-03-21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四个节气,大约出现在每年3月21日前后。此时节,岸柳青青,草长莺飞,小麦拔节,到处是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
资料图 来源:京社科图库
春分·释义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春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春秋繁露》中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所以,春分有两重含义:天文学上,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几乎相等,之后阳光直射的位置逐渐北移,俗语说“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在气候上,春分正处于春天这3个月的中分点。
资料图 来源:京社科图库
春分·三候
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把每个节气分为“三候”,以五天为一“候”。春分时节“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
一候玄鸟至:“玄鸟”指的是燕子。在上古时期,每当春分时节,天子除了祭祀太阳之外,还会亲率家眷恭迎燕子这位春神,“待遇”极高。潜移默化的上古文化,一直保护着这可爱的生灵。
二候雷乃发声:虽然惊蛰往往使人联想到春雷,但春分才是“雷乃发声”的节气。初雷往往雷声大、雨点小,并没有带来有效降水。到了阳春三月,雷雨天气才变得更多,也更具声势。
三候始电:春分时节,最初的雷电,雷声显得更突出,闪电感觉只是陪着雷公出场的一位“灯光师”。但再过些天,就不一样了,云地闪电,就会有所谓的“落地雷”,可能劈到人,导致伤亡;可能劈到树,造成火灾。
春分·习俗
竖蛋
“春分到,蛋儿俏。”竖蛋,也称立蛋。据史料记载,春分竖蛋的传统起源于4000年前的中国,人们以此庆祝春天的来临。我国很多地方在春分举行竖蛋比赛。
放风筝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春分一到,草长莺飞,正是放风筝的好时间。走出家门,沐浴春光,奔跑着放飞风筝,与生机勃勃的春天时节相得益彰。
吃春菜
生长在田埂边、坡地间、树丛下的各种野菜,是春天的馈赠。我国部分地区,有春分时节吃春菜的习俗。人们采撷春季野菜,将它们凉拌、清炒,或拌馅和面食用。在我国岭南地区,春分吃的“春菜”是一种野苋菜。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祈求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春分·养生
“百草回芽,旧病萌发。”春分时节,气候变化剧烈,忽冷忽热,体弱者容易生病,有旧病的人容易复发。因此,在注意保暖的同时,还要多喝水勤锻炼,按时睡眠。
此外,春季气温回升,血液循环加快,大脑的血液和氧气供应相对减少,人们时常会感到困倦,民间称之为“春困”。“春困”不能单纯依靠多睡觉来解决,会“越睡越困”,要积极参加锻炼和户外活动,多做深呼吸,给大脑提供充足的氧气,多舒展肢体,尽量少熬夜,保持心情愉悦。
(本条由京社科综合创编,资料来源于“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央视新闻”客户端、人民网等;图片来源:京社科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