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 丨 骄阳渐近暑徘徊 一夜生阴夏九来

来源:人文之光网  发布时间:2022-06-20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北京时间6月21日17时14分将迎来夏至节气,标志着炎热的盛夏来临,意味着高温的炙烤开始。

来源:“京社科”微信公众号图库    王继林摄

  夏至·释义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夏至,五月中。《韵会》曰: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

  夏为大,至为极,万物到此壮大繁茂到极点。夏至是最早确立的节气之一,也是创立二十四节气体系的始点性节气。

来源:“京社科”微信公众号图库 王继林摄

  夏至的发现,缘于古老的天文观测。至迟在殷商时期,中国古人已经能够通过“圭表测日”的方法确定夏至和冬至了。

  夏至·三候

  一候鹿角解。鹿与麋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鹿的角朝前生,属阳。麋的角朝后长,为阴。夏至阴气生而阳气始衰,阳性的鹿角开始脱落。

  二候蜩始鸣。“蜩”便是我们常说的“知了”。雄性知了此时因感阴气之生而鼓翼鸣叫。古人以蝉鸣为“夏声”,长卿在《夏至》一诗写道:“狸奴几下偷翻书,何时听得螗蜩鸣?”描写的正是此时喧闹活泼的“夏至之声”。

  三候半夏生。喜阴的药草半夏开始生长。这个极富诗意的植物名字仿佛在提示着人们,不知不觉间夏天的时光已经过半。

  夏至·习俗

  夏至数九

  旧时有夏至数九之俗。“夏九九”以夏至日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个九,顺次称为一九、二九……直到九九,其中三九、四九是全年最为炎热的时节,数完九九,暑热消退。传统社会,各地流传的“夏九九”歌谣不胜枚举,北方地区比较常见的是“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衣衫汗湿透;五九四十五,树头清风舞;六九五十四,乘凉莫太迟;七九六十三,夜眠不盖单;八九七十二,当心受风寒;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与“冬九九”一样,“夏九九”生动地反映出时间与物候的关系,形象地道出了夏至后的天气变化。

  互赠扇子、脂粉

  过去,妇女有夏至互赠折扇、脂粉等什物的习俗。扇子别称“凉友”,能生风消暑;香粉可除汗臭、散浊气,防生痱子,为古时女子消夏避伏“神器”。

来源:“人民网”强国号

  吃“夏至面”

  节令饮食也是古人消暑度夏的“良策”。谚语云“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食面是中国人的饮食传统。北方地区,特别是北京人夏至时节的典型面食是打卤面、炸酱面、芝麻酱面等,面条煮熟后以冷水淘洗,清凉爽口、降火开胃。南方地区的面条也是品种繁多,如阳春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等。

      (人文之光网综合创编,资料来源于新华视点、京报网、“人民网”强国号)

 

社科普及活动

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
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理论研究成果,普及理论知识,人文之光网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

//51tongji //51tongji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