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巡礼 丨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变化鱼龙地 飞翔鸾凤天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布时间:2023-03-22

  南京夫子庙,十里繁华。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便坐落于此。它的历史很长,其所在乃是江南贡院遗址,已历经800多年风雨。它的历史又很短,2017年1月正式开馆,2020年12月,已跻身国家一级博物馆。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  图片来源: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官网

  “十载辛勤变化鱼龙地,一生期许飞翔鸾凤天。”博物馆门口悬挂着明末文学家李渔的这副楹联,写出了科举对于古代学子的意义。

  周边建筑不能高于明远楼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由博物馆主体中心建筑、江南贡院北部遗址保护区、南苑民俗展示区三部分组成,是一座系统反映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与科举文化的专题性博物馆,其前身为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馆内藏品主要是文书档案、雕版古籍、书画、家具楹联、陶瓷器、丝织品等。

  中国科举制度自隋创立、唐完备、宋改革、元中落、明鼎盛至清灭亡,历时逾千年。作为科举考场的江南贡院始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起初为县学、府学考试场所。明初,这里不仅是江南乡试的考场,也是全国性考试——会试的考场。明迁都北京以后,江南贡院成为江苏(包括上海)、安徽士子参加乡试的考场。到清同治年间,江南贡院号舍多至20644间,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贡院。

  有清一代,江南贡院举行过112次乡试,在这里中举而后又中了状元的人占清代状元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江苏49人,安徽9人。唐伯虎、郑板桥、施耐庵、翁同龢[hé]、李鸿章等皆在此中举,吴承恩、吴敬梓、陈独秀、张謇[jiǎn]等也曾在这里参加过考试。

  明远楼是江南贡院的核心建筑,始建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明远”二字取“慎终追远,明德归厚”之意。楼高三层,底层四面为门,楼上四面开窗。举行考试时,监临巡察等官员登楼监视考场,“白天摇旗示警,夜晚举灯求援”,以防止考生骚乱、作弊。开考前三天,按例还有僧人道士在明远楼上设坛打醮三昼夜,祈求神明保佑学子。

  “因为科举考试在古代非常重要,在建筑规制上有个讲究,明远楼方圆几里之内的建筑高度不可超过它。”原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馆长周道祥告诉记者,夫子庙地区三大古建筑之一的青云楼初建时为三层,因邻近贡院,被改为二层。

  如今的明远楼亦是博物馆内的地标性建筑,楼前是一方“墨池”,有“汇墨成池”之意。晚间,在灯光映衬下,楼影婆娑,美轮美奂。

  吃喝拉撒都在号舍

  明远楼的东西两侧是号舍(考棚),如今还能看到当年发掘的遗址。眼前所见的号舍是在遗址上复建而来的。

  周道祥介绍,号舍用《千字文》编号,高六尺(2米),宽三尺(1米),深四尺(1.3米)。号舍之间留一条宽约四尺(1.3米)的狭窄小巷,仅容两人擦肩而过。每一号舍之间以砖墙相隔。号舍没有门,考生对号入座后,自备油布作门帘以遮风挡雨。号舍内墙离地半米左右,砌有上下两道砖槽,上置木板,板可抽动。白天,下层木板当座位,上层木板可作几案写作。夜晚,考生抽出上板与下板相拼接,可以欹卧休息。明清乡试、会试均有3场考试,每场考试持续3天2晚。考试期间,考生吃喝拉撒均在号舍之内,不得外出。

  由于江南贡院考生众多,考试入场一度成为难题。起初,贡院只有一个入口,入场时常发生踩踏,甚至发生考生还没进号舍就被挤落水而亡的事件。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林则徐担任江苏巡抚,被指派为乡试监临官。他发现贡院在士子入场、考场管理等方面都需要改进,便向朝廷递送了《请定乡试同考官校阅章程并预防士子剿袭诸弊折》。

  奏折得到皇帝批复后,林则徐立即着手改进。他下令把进场大门由二道增至三道,创立了《三门入场法》,即各府、州、县考生根据人数多少分成3个部分,分别由3个大门同时入场。入场从凌晨3时开始,以炮声为信号。之后每隔一小时放炮一响。经过分流,到晌午时所有考生便可全部入场。

  当状元靠颜值加分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的展馆是一座下沉式建筑,犹如埋藏在地下的历史宝匣。沿着下行通道来到地下四层展馆入口,迎面矗立的是明代第一位状元吴伯宗家族故居的“科第世家”牌坊。走过牌坊,步入展厅,便开启了一场穿越时光之旅。展厅内有一件国家一级文物——朱元璋手书“国子助教”匾,正是赐给这位状元吴伯宗的。

  明洪武四年(1371年),吴伯宗中状元,朱元璋诏授其为礼部员外郎。洪武十年,吴伯宗以礼部员外郎的身份出使安南,并出色完成使命,回国后朱元璋授予他“国子助教”官职,后改任翰林典籍。

  这块匾的边框为红底,绘有万字纹、双铜钱纹、寿字纹。匾面为靛蓝色,以红漆书“国子助教”四个大字和“圣旨”两个小字,上款“洪武十四年辛酉孟春正月”,下款“诰命奉政大夫吴伯宗立”。

  吴伯宗虽为状元,但殿试前的会试成绩却只是二甲第二十四名。殿试后,考官们把考生试卷呈报给朱元璋,拟定的第一名叫郭翀【chōng】。朱元璋召郭翀上殿,却发现他相貌丑陋。一想到新科状元未来可能要接见外宾、出使他国,朱元璋实在不满意这个郭翀。于是,朱元璋大手一挥,把新科进士都叫上来,改阅卷为阅人。他发现有个年轻人长相英俊,便问其名字,答曰吴伯宗。朱元璋心想,此人相貌堂堂,名字也不错,“伯”意为“老大”,“宗”也有“首”的意思,这不就是上天指定的状元吗?

  于是,笔试成绩并非最优的吴伯宗,靠着颜值加分,成为明代第一位状元。

  展厅里还有一块珍贵的状元匾,是清乾隆年间状元陈初哲所立“状元及第”匾。匾额四周装饰着镂空雕人物画,描绘了喜得贵子、金榜题名、洞房花烛、告老还乡等场景。

清“状元及第”匾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供图

  “这块匾额表现了4幅具有代表性的生活场景,可以理解为一个士子的一生。”周道祥告诉记者,状元匾存世极少,此匾保存相对完好,雕刻髹【xiū】漆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深入感知科举文化

  为了让观众深入感知古代科举文化,博物馆运用了许多科技和多媒体手段。

  迎宾大厅入口的大屏幕上,播放着“村童闹学”“贡院赴考”“号舍百态”“鱼跃龙门”等主题动画短片,生动展示了古代读书人从幼学启蒙到科举中第的情景。

  电影厅采用浮空投影技术将主题影片《千年科举》呈现在观众面前,展示了科举制度以及江南贡院的发展历程。

  魁星堂的“魁星点斗”是颇受观众喜爱的互动设备。魁星为古代传说中掌管科举文运的星官,被魁星点中就能在科举考试中独占鳌头。魁星堂用灯光营造出星空璀璨的效果,高高的穹顶上魁星闪耀,参观者站在“星空”下,可以体验被魁星点中、光彩夺目的感觉。

魁星堂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供图

  “观榜大发现”以明代画家仇英的《观榜图》为蓝本,展现了殿试后人们争相观榜以及皇宫内举行庆典礼仪的情景。图中观榜考生神态逼真,让人真切感到古代士子观榜后的情感起伏。图中还藏有不少知识点,以闪光的形式提示观众点击查看。观看完知识点后,观众还可以到旁边的交互机上参与答题竞赛,获胜者的名字将投射到幕布上,体验“金榜题名”的荣耀。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年2月2日,第9版;作者:尹晓宇;图片:除标注来源图片外,均为原文配图;原文有删改)

社科普及活动

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
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理论研究成果,普及理论知识,人文之光网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

//51tongji //51tongji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