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秉政:大运河淮北段的保护和利用

来源:“我身边的运河故事”征集发布活动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8-11-23

淮北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图片来源于网络)

  隋唐大运河在中国大运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与京杭大运河的保护和利用各有特点。京杭大运河是“活着的大运河”,而隋唐大运河大都在地下,看不见,摸不着,只有淮北柳孜运河遗址、宿州泗县地面河(约25公里)和河南含嘉仓遗址等几处可见,这些大量地下遗存如果仅靠地方志、史料记载来做依据很不够,还需要新的历史科学、自然科学、水利学、建筑学等更新的手段和更多的学科合作来进行验证。

  当今,掌握隋唐大运河基础资料信息十分重要,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依靠田野考古,以确定运河河道本体。

  隋唐大运河作为“地下”大运河,保留了很多遗址,而且与运河本体关联度紧密,时代更为久远,原真性更为突出,科学价值更为重要。淮北柳孜运河遗址的发掘,不仅证明了当年沿河城镇的繁盛,还从侧面折射出当时国运昌隆、文化交流和商业贸易的兴盛。

  运河如何保护和利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现代文物馆馆长、老舍之子舒乙先生说得好:“最应该做的还是管理……管理跟不上会带来很大的破坏性。实际上,我们应该非常注意申遗成功以后的日常管理、日常保护、日常经营。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我们的薄弱环节。”

  淮北市在文化资本运作和创造现代城市的过程中,应当重点突出运河文化,以运河文化为招牌打造出一个有自己城市气质和色彩的生态城市,促进经历了千余年黄土埋没的大运河对淮北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积极的作用。发挥运河文化优势,注重运河文化开发,把运河文化与社会经济连接起来,以文化带动经济,以经济刺激文化,点亮淮北运河文化金字招牌。

  开发利用好柳孜运河遗址是其历史地位的必然要求。柳孜运河遗址是隋唐大运河这条项链上的一颗璀璨的珍珠。柳孜运河遗址的发现和考古成果,是隋唐大运河“申遗”工作中重要的历史佐证,它让我们弄清楚了通济渠的流经路线,为柳孜古镇找到了运河史上的一个坐标点,对于探究中华古代文明发展进程和揭示历史发展规律都具有重要价值。柳孜运河遗址是文化要素与自然要素共同构成的混合遗产,是静态要素和动态要素共同构成的活态遗产,是工业要素和乡土要素共同构成的建筑遗产,是古代遗址和近代史迹共同构成的跨代遗产,是物质和非物质共同构成的空间遗产。开发利用好柳孜运河遗址是淮北发展的时代选择。

  开发利用好柳孜运河遗址,一是倾力打造柳孜运河遗址景区。按照“一河一街一馆一园”的整体布局,把运河建设、遗址保护和旅游开发相结合。二是着力构建全市旅游宏大格局。建成以运河为依托、以遗址为载体,以隋唐宋为时代特征的柳孜运河景区,上承以华家湖为依托、以石山孜遗址为载体,以远古为时代特征的烈山景区,以浍河为依托、以古城为载体、以秦汉晋为时代特征的临涣景区,下连以濉河为依托、以老街为载体、以元明清为时代特征的口子景区和以黄沟为依托,以解放战争为时代特征的双堆景区,形成“不翻典籍读国史,不出淮北看水乡”的淮北旅游整体宏大格局。三是大力提升淮北文化精神内核。在开发和利用大运河存留下来的显性的物质遗产的同时,我们还有必要去探究它所承载的厚重的精神内核。“吐纳自由,刚柔相济”的大运河精神,“燃烧自己,温暖他人”的淮北煤精神,以及“无私奉献,无所畏惧”的双堆集歼灭战精神,共同构成淮北文化的精神内核。

  “穷秋追梦远,矫首顾八荒。莫问君行处,四方闻野香。”我们热爱这条河,这条在心中永不干涸的故乡的河,我们将继续书写下去,通过揭示一个个运河遗迹,让这个模糊在岁月的人间的奇迹多一些清晰的显影。

 

       作者:张秉政,淮北师范大学教授。

  (本文为“大运河沿线八省市社科联+北京市网信办”联合主办的“我身边的运河故事”征集发布活动办公室来稿。)

社科普及活动

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
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理论研究成果,普及理论知识,人文之光网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

//51tongji //51tongji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