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珂:云溪桥的传说

来源:“我身边的运河故事”征集发布活动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8-10-24

云溪桥(图片来源于人民网)

       卫河(永济渠)浚县段自新乡卫辉市入境,至王庄镇北苏村出境入安阳市内黄县,呈西南—东北走向蜿蜒贯穿浚县全境,全长71.1公里。浚县史载,河上有著名的云溪桥,紫燕穿梭桥上,扁舟驶于清澈河水中,形成一幅“云溪燕语卫水舟”的美丽图景。 

      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因其承载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当地通常都流传着脍炙人口的传说,或神奇美丽或曲折离奇,云溪桥也不例外。这些传说,经世代口口相传,有些可能已经大相径庭,然而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找到历史的影子。

  传说,在建桥前,卫河里有只老鳖精经常兴风作浪。黎民百姓在河面行船,时常船翻人亡。浚州八大景之一的“云溪烟雨”就是老鳖精制造的幻境。生于浚县的明代兵部尚书王越,想为家乡办件好事,便向皇上提议在卫河上建一座桥。可是刚动工,河水就把造桥的石料冲走了,工匠也险些葬身河底。反复数次,都造桥不成。有人说,卫河里老鳖精发作了,不停工恐怕就会大祸临头。原先反对造桥的乡绅们乐了:桥造不成,渡船又可捞钱了!王越不信这邪,仍坚持造桥。他一方面要求县令重新备料,一方面苦思解决办法。他甚至躬身力行,沿河勘查水情,找当地的老船工请教询问。一天夜里,一位白胡子佩剑长老来到王越的睡榻前:“志士不用发愁,利剑就能降妖”,说完抽出七星宝剑,向王越的剑一指,那长老便不见了。王越正要作揖答谢,忽然就醒了。第二天腰悬宝剑的王越亲临工地,又遇往常情景,浊浪中,一只船一样大的老鳖时浮时沉。王越找准时机,掷下宝剑,刺中鳖盖正中。由于用力过猛,宝剑也随之扎入河底石缝,再也拔不起来。云溪桥就在这上面建了起来。

  传说中的老鳖精或许不足为信,但据老一辈讲,当年卫河里鱼鳖确实硕大,遇到特别大的鱼翻个身就可能把船打翻。

  据说,老鳖精被镇住后,王越曾指导建桥的工匠把桥洞建小,让过往的大小船只在此处装卸、停留,以繁荣当地经济。或许是建筑工忠厚老实,或许是建筑工理解错误,结果桥建好后,桥洞建大了,桥建小了,过往船只都得以顺利通过。王越知道后,虽哭笑不得,但还是在朝廷大大夸奖家乡人如何厚道,胸怀如何宽广。浚县人虽然没有得到实惠,却给人留下了忠厚实在的印象。

  据明嘉靖县志记载,云溪桥由明正德三年(1508年)知县陈滞修建,当时还是木石结构,后经历代重修。但在当地世代流传的传说中,云溪桥为明代兵部尚书王越督建。翻查王越生平,却显示卒于1498年。这么说,王越辞世10年后才建了云溪桥,显然与事实不符。传说毕竟只是传说,真真假假留你我去辨别。

      不过据史料记载,云溪桥经历了清康熙、道光、光绪、民国年间数次修葺,也不知在后来的重修中,是否真按传说中王越最初的想法将桥洞建小了。但据卫河沿岸世代以摆渡为生的船夫们说,云溪桥畔能够繁华,多亏了云溪桥。所有大小船只,到了浚县云溪桥畔的码头都要停船卸货,才能够顺利通过桥洞,有的干脆就趁此机会在古城内住上一两天,以便登山览胜、拜神祈福。

  云溪桥落成后,每到春夏之季,便引来燕子聚集,因石桥如长虹般横跨于烟波浩渺、云烟缭绕的卫溪之上,故称之为云溪桥。“云溪燕语卫水舟”的景色逐渐被人乐道。

  云溪桥所留下的美丽传说,作为民间文学丰富了沿岸百姓的生活,至今耐人寻味。

 

  作者:马珂,河南省。

  本文为“大运河沿线八省市社科联+北京市网信办”联合主办的“我身边的运河故事”征集发布活动(河南段)来稿。

社科普及活动

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
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理论研究成果,普及理论知识,人文之光网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

//51tongji //51tongji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