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彩云:运河沙湾寻梦(六首)

来源:“我身边的运河故事”征集发布活动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8-10-25

(图片来源于公众号“河南号”)

  明清时期,今河南省台前县夹河乡沙湾村地处京杭运河咽喉要冲、黄河东流北泛地带。明廷重臣王永和、石璞、徐有贞、白昂、刘大夏等曾先后于此治河,并于村中建治水衙门(俗称武衙门)。余乃沙湾村人,祖辈筑屋于运河东堤,家宅西即运河故道,余听着运河故事长大,对此心有千千结。

一、运河行云

史遗明清一片云,飘来荡去觅前痕。

千帆影去今成路,唯见残碑证夙因。

二、治水衙门

当年龙虎运筹处,三五村翁话治河。

碎瓦残砖沉入梦,唯余杨柳舞婆娑。

  【注】

  ①治水衙门:即河防营,建于明代,坐落于沙湾村大感应庙北、运河东岸,大门朝运河。清末,沙湾段运河淤废,其后武衙门倾圮。

三、感应神祠

高僧授简意为何,铁蚀龙珠息水波。

为谢上苍开圣境,河滨庙宇起巍峨。

  【注】

  ①感应神祠:又称大感应庙,俗称大王庙,址在沙湾村南。清康熙九年(1670)《张秋志·建置志·祠祀》载:“明敕赐感应神祠,在沙湾,景泰四年(1453)徐公有贞请建。”感应神祠前有牌坊,《张秋志·建置志·坊牌》载:“敕赐感应神祠坊,在沙湾运河□□,今废。”

  该祠为何取名感应?缘于徐有贞一梦。明景泰四年(1453)十月至景泰六年(1455)七月,左佥都御史徐有贞携河防营于沙湾治河。据民国二十三年(1912)《东阿县志·杂记》载:“景泰中,徐武功(徐有贞曾被封为武功伯)治河求发源地不得,乃投以物试之,凡数处不受。武功曰:‘水流则不受物,源不在是。’一再投之他所物,乃受。曰:‘此水源也。’百计塞之不效。梦一高僧受简曰:‘至人无欲。’乃悟。曰:‘此下殆有龙窟。龙所欲者,珠也。’于是铸长铁柱贯锅底而下焉,水始受塞。盖铁汁能蚀珠,龙爱珠,故去耳。”因此梦灵验,徐有贞特请建感应神祠。

四、滚水坝①拾贝

掘坝时逢跃进年,垂髫目睹运河边。

拾来青蚌形如碗,放入水盆呼大船。

  【注】

  ①滚水坝:位于沙湾村北1公里,今夹河乡中学北。明宪宗成化七年(1471)山东按察佥事陈善建,1958年因掘石修黄河坝头而开挖该坝,出土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滚水坝”碑。碑阳面右上书“乾隆二十三年蒙皇恩建造,宣沙、赵(王)二河西来坡水,并运、汶异涨由盐河归海,以利运道,以益民田”;中间书“滚水坝”三个大字;左下书立碑年月。碑阴书“滚水坝估修长宽尺寸”,详载坝之结构、尺寸及坝上木桥长宽。

五、古井龙袍

刀光剑影闹神京,皇子南逃历险程。

沉井龙袍溅碧血,犹闻夜半鬼啼声。

  【注】

  ① 古井龙袍:明崇祯十七年(1644)闯王李自成进京,思宗吊死煤山。一皇子携龙袍沿运河逃至沙湾村,被崔姓救之,为避祸将龙袍沉井,遂易姓改名隐居于此。沙湾崔姓其中一支,实属朱姓后裔。村中大感应庙北有井两眼,东西相距约百米,相传龙袍沉于西井,后因黄河决口该井淤平。20世纪60年代初,有考古者自北京来沙湾村考察,于头牯铺(牛棚)路东察看了皇子荒冢,70年代该坟被平掉,其址为村民宅基所占压。

六、剪龙须

蛟龙转世降人间,两撇长须翘自然。

一剪圣婴归地府,惜他帝魄上云天。

  【注】

  ①剪龙须:民国时期,沙湾村庄长崔景忠家生一子,嘴角左右各有一须,疑不祥,遂剪去,儿中风夭折。有卜者云:“此婴乃运河龙王转世,生当贵如天子。”崔景忠后悔不已。

 

  作者:崔彩云,河南省。

  本文为“大运河沿线八省市社科联+北京市网信办”联合主办的“我身边的运河故事”征集发布活动(河南段)来稿。

社科普及活动

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
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理论研究成果,普及理论知识,人文之光网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

//51tongji //51tongji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