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长征,在会宁和将台堡胜利会师。长征,这一震惊世界的伟大历史事件,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
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征程,也是军事理论创新的一次伟大实践。
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中央苏区及邻近苏区和各游击区的红军和游击队,虽没有从战役战斗上直接配合主力红军的战略行动,但它箝制和吸引了几十万国民党军,减轻了主力红军的压力,在战略上配合了主力红军的战略转移。
回溯中国共产党95年的奋斗历程,每逢重大节点、关键时刻,总有一大批极具政治定力的共产党员为我们党站台压舱、抗风拒浪,保证党的事业顺利涉险度难。一起来看看党和红军在长征前后迎来的四次“转折”。
“大渡桥横铁索寒”,让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壮举变得家喻户晓。红军能夺下泸定桥,不是靠川军的所谓“默契”,而是靠红军指战员敢于牺牲、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战斗精神。
红军长征进入川西北地区后,人烟稀少,粮秣供给更是困难。在马尔康及其周边,红军筹粮2000多万斤,牦牛等各类牲畜20多万头。毛泽东曾在解放后说,中国革命在某种意义上讲是“牦牛革命”。
在长征途中,以遵义会议为中心,前后一系列会议的召开,成为由错误路线转变到正确路线的重要关头,因而成为党的历史上的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过草地是长征途中最艰苦的一段路程。而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四方面军第4、第30军等部队,由于受张国焘右倾逃跑主义和分裂主义错误的影响,长征的历程更为曲折和艰难,单是草地就过了三回。
在北京空军幸福村干休所一间简朴的公寓里,老将军魏国运正神情专注地看着一幅数十米长的画卷:战略转移、湘江血战、突破乌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长征途中的重要节点和事件一一呈现。
长征已过去了80年,当年的亲历者所剩无几,作为后代,我们只能从亲历者的口述、后人的著述中去了解那场艰苦卓绝的斗争。长征时期留下的家书更是极为少见。
1934年10月10日,谢觉哉与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等人随中央红军出发,踏上艰苦的长征征途,时年50岁。请听谢觉哉之子回忆父亲讲述的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
向守志,1934年7月参加红军,随红四方面军数翻雪山、过草地。聆听他讲述长征路上的故事,让我们更加感佩红军的理想信念之坚、革命意志之刚。
106岁的彭焕生,1930年上井冈山参加赤卫队,后成为红一军团的通讯排排长。他永远忘不了懋功会师时漫山遍野的红旗,忘不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的嚼草根、煮皮带吃……
百岁老红军杨思禄,1933年兄弟三人一起参加红军,他被分配到少共国际师第45团,成了“红小鬼”。他将“心里的长征”整理出来,归结为一句话,跟着党走,永不掉队。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