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靖难之役与明成祖迁都

来源:人文之光网  发布时间:2021-07-14

  改变北京发展轨迹的,是燕王朱棣在明太祖逝后发动的“靖难之役”。

  为了确保朱明政权,也迫于北部边防的现实需要,明太祖册封秦王、晋王、燕王等为“塞王”,其驻藩的西安、太原、北平等地,也很快发展成为雄踞一方的军事重镇。北平处于连接东西防线的核心位置,地位尤为重要。朱棣就藩以后,多次领兵“巡边”,在官兵中积累了巨大威望。

  明太祖去世后,继位的明惠帝朱允炆(朱元璋之孙)深感“强藩”对中央的威胁,于是采纳齐泰、黄子澄等人建议,着手“削藩”。感受到威胁的朱棣于是以“靖难”为名起兵。建文四年(1402 年),朱棣率军南下, 攻入南京,登基为帝,年号“永乐”,史称明成祖。明成祖登基后,即开始崇升其“龙潜之地”。永乐元年(1403 年)正月,礼部尚书李至刚称北平“实皇上承运龙兴之地”,奏请“立为京都”,得到明成祖允准,并改北平为北京。这涉及明代都城北迁的重大时代课题,既与明成祖个人以“靖难”夺得帝位的独特经历有关,又是由明初政治、军事的现实需要所决定的。早在洪武年间,定都南京的局限性就有所呈现。因为处于三吴核心的南京虽有汇聚全国财赋的经济优势,但对于长江以北的领土却“鞭长莫及”。明太祖试图以封藩之制进行弥补,不料却带来“骨肉相残”的严重后果。而建文帝的失败,很大程度上也是定都南京导致政治中心与军事中心相分离的结果。因此明成祖夺得帝位后,当即决定以政治中心迁就军事中心的办法,寻求二者的重新统一。

  永乐元年二月初三日,朱棣首先改北平府为顺天府,与南京应天府遥相对应。并陆续撤销北平布政司、按察司及北平都指挥使司,开始设立基本等同于南京六部的行政机构,在教育方面同样也按照南京应天府的建制设置相应学制。在经济与城市建设方面,先是下令将江浙等富饶之地居民大量移民北京,充实北京人口,增加经济实力。如永乐二年,选江南各地无田粮并有田粮不及五石殷实大户充北京富户,附顺天府籍。同时积极开通漕运、调集人力物力,为运输物资、营建北京做好准备。

  (来源:北京社科普及读物《 北京历史文化三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