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 丨 中国画,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来源:《人民政协报》  发布时间:2021-11-10

      编者的话: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与西方油画侧重科学思想、重写实不同,中国画侧重哲学思想、重写意,所传达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一种哲学意蕴。崔如琢先生作为李苦禅先生的入室弟子,其画朴茂厚重苍中见湿,大气磅礴大巧若拙,收放自如。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他胸怀祖国,为发展中国书画艺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贡献。讲座内容为崔如琢先生近期在中国版权协会“远集坊”上的演讲内容。


      

崔如琢在作画

  把中国艺术带到世界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辉煌灿烂,对世界历史影响巨大。然而,近百年来,中华民族曾遭遇西方列强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的侵略,中国书画艺术也受到了严重冲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项事业取得辉煌成就,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也空前繁荣。我曾有过这样一个经历。

崔如琢作品《荷风盛世》

  2016年,我分别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和莫斯科举办了两场“太璞如琢——崔如琢艺术俄罗斯巡展”。开展之前,我的助理到俄罗斯后,经时任驻俄罗斯联邦特命全权大使李辉的介绍,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油画、雕塑和建筑艺术研究学院(即列宾美术学院)院长谢苗·米哈伊洛夫斯基取得联系。米院长当时说,你们中国画家的展览基本上都是在莫斯科大使馆的文化厅展览,因为你们的画太小,我们的博物馆太大。他还说,他们展厅的展位很贵,问我们是否考虑来展。我的助理说,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已今非昔比,而且要在此展览的画家的作品正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进行展览。米院长听后很吃惊,说俄罗斯的当代艺术家尚不能在冬宫进行展览。

  待米院长来京后,我们便带他到故宫博物院参观。他看完后很激动也很感慨,他没有想到中国的故宫可以这么包容、开放,中国的艺术家这么有思想有气魄。第二天晚上,我邀请他共进晚餐。我拿出一部分我的画作和收藏给他看,他很是满足。后来他提出来,能不能每年都邀请他到中国来走走看看。我当然同意。他看了故宫的展览后说,我有个新的决定,就是欢迎你到俄罗斯来开展览,不管是圣彼得堡,还是莫斯科,博物馆展厅的展位完全免费。之后在俄罗斯的展览很顺利,每站的展期是3周,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书画艺术。

  其实,中俄两国经济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上世纪30年代起,现代美术交流逐渐增加,如1934年艺术大师徐悲鸿先生就曾将中国近现代书画作品带到莫斯科、圣彼得堡展览,但当时徐先生带去的作品只是中国书画作品的一部分。

  到了上世纪50年代,两国美术交流形成高潮,之后因为多种因素曾长期中断。改革开放后,中俄两国的美术交流逐渐恢复和增加,近年日趋活跃。此前在俄罗斯举办的大多是中国艺术家的群展,到上世纪90年代以后逐渐出现个别小型个展并侧重油画、当代艺术,而中国水墨艺术走入俄罗斯展出还是相对较少。我的这次俄罗斯展览,也是俄罗斯主流文化机构第一次邀请中国艺术家举办较大规模的书画个人展。俄罗斯公众对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开始有了一个新体验和新认识。

  这次俄罗斯展览说明中国文化、中国艺术的魅力、影响力越来越受到俄罗斯和国际社会的重视。我一直认为,文化是我们民族的优势,中华文化灿烂而光辉,中国艺术源远流长,在当代,我们要有更大的自信把中国最好的艺术创作展示到国际上,只有文化的自信、文化软实力的强大才是中华民族的真正复兴,我们才能够真正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画应该有浓郁的中国风格

  1939年,在潘天寿积极提议并坚持下,杭州国立艺专绘画系中、西分科,中国画专业由潘天寿主持,举起国画革新的旗帜。他认为,东方和西方的绘画是两个体系的,如两座大山。这二者之间,可以互相取其所长,但不能随便吸收。否则,不但不能增加两峰的高度与阔度,反而可能减去各自的高度与阔度,将两峰拉平。中国绘画应该有中国独特的民族风格,中国绘画如果画得和西洋画差不多,无异于中国绘画的自我取消。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画的发展经历了西方艺术的冲击,道路坎坷,对中国画如何定位,成为一个多世纪以来的重要艺术课题。

  在莫斯科圣彼得堡展览时,我和米院长曾进行了一次深入交流。我问:“俄罗斯的艺术从哪里来?”他说:“俄罗斯的油画来自西欧。”我又问:“那如何给你们的油画艺术进行定位?”他很诚实,说:“俄罗斯的油画和西欧的油画不能相提并论。在欧洲艺术品市场上,俄罗斯油画的价格很低。”

  这让我想到,就当前来看,齐白石、徐悲鸿、李可染、李苦禅、张大千等美术大家,其主要成就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取得的。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虽然培养了很多艺术院校的毕业生,但能够代表民族艺术高度的艺术家还比较少。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上,已故艺术大师们的作品依然有着很高的市场价值,而每年毕业的美术学院优秀的获奖学生的作品在艺术品市场上少有问津,更少有人收藏。我想,中国画如何更好地发展,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重视和思考的。

  我们谈艺术的中西合璧,我认为拙劣的中西合璧如同“转基因”。在《崔如琢谈艺录》一书中,我提到一个很重要的观点:什么是传统?传统就像人的遗传基因,基因是不好改变的。但是我们也不能拒绝营养,不拒绝营养,就可以在不改变基因的基础上壮大自己的基因。

  拿书法艺术来说。在西方,书法不是艺术;而在中国,只有书法艺术基本没有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从商周青铜器的铭文、金文,到后来的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章草,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文字都传世下来而没有受到西方艺术的影响,中国书法的伟大就在于此。但是中国书法也要向前发展,于是我一直在想怎么能够走出一条既继承传统又有所创新的道路,就研究出了指墨书法。我写的指墨章草、指墨篆书和历史上是不一样的,尤其是篆书,我把小篆、大篆、金文、隶书结合在一起,写成一种新的篆法。中华民族艺术具有自身的特性,即使创新,也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如果脱离传统或中西合璧,那就失去了这一艺术的特性,就更别提定位问题了。

  有一次,一位凤凰卫视主持人问我:“你的艺术什么时候得到西方承认的?”我笑说:“我是中国艺术家,中国的艺术应该我们自己去定位。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能为其定位,怎么拿到西方去交流?”他笑了笑,说你这个回答非常好。我一直认为,这是每个艺术家的责任。我们不仅要尊重自己的文化艺术,还要对自己的文化艺术心存敬畏,这样才会获得尊重。我几乎走遍全世界的博物馆,无论是法国罗浮宫,还是大英博物馆,抑或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包括欧洲的德国、奥地利、意大利以及日本等国家的博物馆,没有一个博物馆没有收藏中国的文物,特别是中国青铜器、瓷器等,遍布全世界。可见,中国的文化和艺术在国际上影响是非常大的。

  一位艺术家的“中国梦”

  10年前,我曾谈到对未来的设想。照古人的教育方法,每个艺术家都应该有一种梦想,那就是艺术要超越历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管能不能超越,要有这种梦想,而且为之努力是必须的,这就是作为艺术家的梦想。

崔如琢作品《葳蕤雪意江南》

  当时我还谈到,第二个梦想就是在未来10年,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中国要超越西方。其实市场定位、价格定位,都是从一个方面反映人们对艺术的重视程度。中国是五千年文明古国,如果中国的艺术品在这方面不如近代西方的一些作品,实际上是个很奇怪的现象。艺术品不只是在博物馆里陈列起来,也不要单纯地把艺术品的价格当成一个市场价格,在市场上有一个价值定位也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不管是艺术家、收藏家,还是普通人,都应该有这种意识。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绘画,我学习和实践了多年。越学习,越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大师们产生敬畏。从赵之谦、虚谷、任伯年,到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李苦禅、石鲁……他们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到今天,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提到这些大师,说到中国画,人们往往就想到传统。传统的生命力体现在哪里呢?我认为就体现在创新和发展上。只有不断延续和发展,传统才有生命力。明末清初画家石涛讲,笔墨当随时代。艺术,一定是跟着时代走的,时代变了,人的思维就变了;生活的环境变了,人的感觉也变了,所以不同时代给艺术家的要求和冲击是不一样的。艺术不能重复传统,必然要有所创新。所以每个艺术家一定要不断进取,跟上时代步伐,这就要求每位画家既要向优秀传统学习,又不能死守传统,要在继承和发展的道路上,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和新的艺术品质。

  以指墨艺术为例。指墨艺术,是唐代张璪提出的相关理论,明代吴伟曾有零星作品,由清代高其佩、高凤翰有所发展并留下较多作品,近现代著名画家潘天寿把指墨艺术推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进入21世纪,我也把指墨画作为艺术的突破口。我从十几岁就喜欢潘老的指墨画,但学起来深感其难,便作罢了。至60岁后我发现,先贤们几乎将中国画所有的路都走遍了,再想出新,已无缝隙。经过苦苦思索,我认定在指墨画这个领域尚有路可走,就以20年之力,在指墨山水、花鸟、书法、人物上做了艰苦探索。潘天寿的指墨和“二高”不一样,“二高”只是拿手指来画,叫指头画。潘天寿则是由指到掌、到关节,所以他的指墨,就是把一只手的艺术发挥到极致。因此,我决意在指墨方面进行新艺术形式的探索,不仅创作了一系列指墨花鸟作品,还着重在指墨山水、指墨积墨山水、指墨书法等多个方向拓展。我深深理解前人勇于迈进的心情与使命感。为了使自身保有活力、自足性和先见性,中国水墨绘画必须为艺术家提供自由创作、发展的可能。“指墨”对于我的职业生涯尤为重要,这一创作手法体现在了诸多重要作品中,这其中包括我在圣彼得堡展出的《瑞雪丹枫溪山无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让中华儿女为之振奋,文化艺术领域空前繁荣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我理解,中国梦的魂就是中国文化,就是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从商周的青铜器到北魏北齐的石雕,再到唐代以后的书画、瓷器玉器,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艺术已经展现在世界面前。我们当代艺术家也不落后,逐渐赶上。而作为艺术家,我一直坚信,我的“梦”也会随着中华民族的崛起强大而不断实现。

      主讲人介绍:

      崔如琢,著名书画家、鉴藏家。幼拜师郑诵先习字,长投李苦禅门下学画。曾执教于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始涉足书画、收藏、鉴赏等领域。工花鸟、四季山水、书法,尤擅指墨。代表作品有:《荷风盛世》《和平颂》《千山飞雪图》《丹枫白雪》等。近年出版著作有:《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崔如琢》《世界名画家全集·崔如琢》《崔如琢大写意花鸟集》《崔如琢山水画集》《荷风盛世创作纪实》《崔如琢谈艺录》《崔如琢大观》等。其书画作品在国际展览中屡获艺术成就奖,并被联合国及亚、欧、美几十所博物馆、美术馆、高等学府等广泛收藏。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1年11月8日,第11版;作者:崔如琢;图片:原文配图)

社科普及活动

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
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理论研究成果,普及理论知识,人文之光网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

//51tongji //51tongji new